第361章 加拿大格局(第3页)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便失去了故土,旧日帝国那遍布全球的庞大资产与人脉网络,依旧是一股足以搅动风云的恐怖力量。英王室及其背后的旧贵族势力,凭借着这份丰厚的“遗产”,在加拿大政坛迅速崛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英国派”势力。
对此,西半球理所当然的霸主,那个曾一度动过将加拿大彻底吞并,使其成为第五十一个州的念头的美利坚,自然是第一个表示不答应。
英国本土都没了,还想在我的后花园里重建一个“新不列颠”?这无异于是在美利坚那早己深入骨髓的“门罗主义”脸上,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于是,美国一方面在外交上坚决不承认流亡王室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则不遗余力地在加拿大境内扶持亲美势力,双方的博弈与暗战从未停歇。
而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几位重量级玩家,则更是让这潭水变得愈发浑浊。
法国,对于“恶心英国”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艺能,向来是乐此不疲。无论英王室想做什么,高卢雄鸡永远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纯粹是为了添堵。
夏国,则一如既往地秉持着官方意义上的中立,对这桩北美大陆的家务事不发表任何看法。
最暧昧的,当属苏联。他们的立场如同一只摇摆的钟摆,时而义正辞严地支持大英再续国祚,声称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时而又痛心疾首地批评英王室把持加拿大政治,是窃国窃民的窃贼行为。其立场转换之灵活,完全取决于英王室或美国愿意从口袋里掏出些什么有意思的“筹码”,来进行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于是,在这诸多势力的反复拉扯与制衡之下,经过了数十年的演变,加拿大的政局反而诡异地趋于了一种动态的稳定。
美国派与英国派如同两头势均力敌的巨兽,在议会中各自占据了五分之二的席位,谁也无法彻底压倒对方。而剩下的五分之一,则被本土政党牢牢地攥在手中。他们如同天平上最重要的那枚砝码,通过在两派之间左右摇摆,审时度势地倒向能为加拿大本土谋求更大利益的一方,从而在这场巨头的牌局中,为自己挣得了宝贵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