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鱼书传
黑沙湾的渔民都知道,老码头那棵歪脖子榕树下,住着个叫阿珠的渔女。·d+q·s-b¨o-o·k·.*c′o\m′她男人阿海出海快三年了,船没回来,人也没音讯,只有阿珠还抱着念想,每月初三都往海里放鱼书。
这鱼书是黑沙湾独有的秘术。取每年三月产卵期的马鲛鱼皮,用细砂磨成半透明的薄片,再用墨鱼汁写信,卷成细筒塞进掏空的海桐果里。放出去的果子会沉到海底,自有鱼群衔着它,往收信人所在的方向游。据说几百年前,有个渔夫用这法子,给远在三千里外的妻儿报了平安,这事一直传到现在。
阿珠的鱼书,开头总是“阿海吾郎”,结尾总写“归期盼矣”。她把对阿海的念想,一笔一划刻在鱼皮上:村头的苦楝树开花了,他临走前种下的南瓜结了三个大的,就连昨天赶海捡了只罕见的红壳螃蟹,都要细细写进去。
这天又是初三,阿珠刚把海桐果放进浪里,就见远处的礁石后漂来个东西。是个半烂的木盒,里面垫着海藻,裹着卷熟悉的鱼皮。她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抖着手展开——是阿海的字迹!那笔锋里带着的弯钩,是他小时候练书法时留下的习惯,错不了。
可信上的话,却让阿珠浑身发寒。
“阿珠吾妻,见字如面。吾于深海遇鲛都,琉璃为瓦,珊瑚作墙,鲛人皆人身鱼尾,额生七彩鳞。夜宿水晶宫,饮月露为浆,与鲛女共舞,乐不思归……”
阿珠捏着鱼皮的手直打颤。,w′b/s·z,.¢o*r/g_阿海是个粗人,连“琉璃”二字都未必认得,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话?更怪的是,信里说他在鲛都种了片会发光的海草,还说那里的月亮是绿的,潮水尝起来是甜的,这些话荒诞得像梦里的呓语。
可接下来的信更邪门。第二封说他学会了鲛人吐泡泡的法子,能在水里憋气一天一夜;第三封描述鲛都的宫殿里,有无数没眼睛的鱼,靠听心跳辨方向;第四封最吓人,说他最近总觉得腿痒,褪下裤子一看,脚踝上长了层细密的银鳞。
阿珠把这些鱼书叠起来,藏在枕头下。夜里总做噩梦,梦见阿海泡在水里,脸肿得发白,双腿变成了布满鳞片的尾巴,正朝着漆黑的海底游去,她伸手去抓,却只捞到一把冰冷的海水。
村里的老渔民见她日渐憔悴,劝道:“阿珠啊,别等了。三年没消息,多半是没了。那些鱼书……怕是海里的东西糊弄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