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郑玄西行(第3页)
刘裕翘起二郎腿,慢悠悠道:“往小里说,这是权谋,是御人之术,一手屠刀,一手蜜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恩威并施。”
贾诩点头:“往大说呢?”
刘裕笑笑:“往大说,那便是政治,政治从来不是野兽厮杀那般你死我活,而是在斗争中妥协的艺术。”
“我与马氏并无血海深仇,也无利益纠葛,与士族斗争也因治世理念不同。”
“杀马氏,于我无害。”
“但放马氏,则利处多多。”
“至于我个人的声望,哈哈,我又不是圣人,我是政客,言行不一才正常。”
贾诩听到这,彻底拜服。
主公真与常人不同,心胸之宽广简首匪夷所思,其他皇帝甚至政客最在意的东西,他反而浑不在意,如个人声望口碑之类。
其他皇帝政客当权者最不在意的东西,他却看得比什么都重,如黎民百姓。
刘裕又接着道:“其实,我还有一句话想说,但怕你接受不了。”
贾诩赶忙接过话茬:“请主公指点。”
刘裕组织片刻文字,这才幽幽道:“我想说,欲成大事,当团结一切可团结之力量。”
“但前提是守住底线,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什么力量可以争取,什么力量必须摒弃,如此,大事可期。”
贾诩皱眉。
这句话,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这不是人尽皆知的?
袁隗篡权时,也是如此行事,拉拢一切能拉拢的力量,并最终得手。
若非主公横空出世,袁隗现在恐怕己经称帝。
但是,很快又觉得不对,总觉得这句话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越琢磨越觉得深刻。
然后,他明白了刘裕的态度。
总结出来,还是那几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主公并非真得要对士族赶尽杀绝,相反,还开了暗门。
正如主公自己所言,一手屠刀,一手蜜枣。
就看那些人是想挨屠刀还是想吃蜜枣。
这是权谋!
是策略!
是展示给天下人的态度!
让天下人知道,你们想生还是想死,都在主公一念之间!
这是赤裸裸的立威!
马氏就是主公手中立威用的一颗棋子。
马氏听话,这颗棋子可活。
马氏忤逆,这颗棋子必然死亡。
同时,马氏也是主公留给天下士子的一扇门,至于那些士子愿不愿意进这扇门,那就要看各自的选择了。
反正主公给了机会。
哎,主公啊,他还是太善了。
对胡人,也留了活路,收做奴隶。
对豪族,也以交易为主。
对百姓,更是拐弯抹角地劝导。
对士人,同样留了生门。
要说做绝,唯独对袁隗一族做绝了。
袁隗以及其首系亲属恐怕必死无疑。
但其余很远的袁氏族人,若是改作他姓,依然能活命。
哎,主公啊,嘴硬心软,手狠心善。
如此主公,实在难得,值得追随终生。
否则,我便要提前寻找退路了。
贾诩在刘裕手下这么多年,经历这么多事情,总算彻底看清了刘裕的为人,一颗心彻底落回心房,整个人卸掉枷锁一般轻松,心中再无担忧。
并当即笑道:“主公,何不请马氏一族迁移至洛阳?”
刘裕摆手:“那不至于,不过待我登基之时,可请马氏族人观礼,并表彰其行,刻匾立碑赏赐财货。”
贾诩听到这,忽然激动。
登基大典!
观礼!
真到那天,得有多么隆重?
在长安封王时,主公麾下兵马不多,城池也旧,文武大臣更少。
可现在,今非昔比。
而且称帝之规格也远非封王能比。
嘶——
贾诩越想越激动:“主公,早日开工吧,扩建洛阳,修建祖庙,修缮宫殿,制定仪仗礼节,如此种种,越早越好。”
那么大的事儿,肯定不能草率而行。
提前三五年准备,一点不过分。
只依仗这块,从挑选人手开始,到训练、服装,就需要很长时间,出了岔子,谁也担当不起。
刘裕也重重点头:“我己经下令调集并州、长安工匠、民夫来长安。”
说到这里,面露憧憬之色:“我要把洛阳建成天下最最最宏伟的城市!千年之后也不落后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