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曹操起势(第3页)
刘裕眯起眼睛,缓缓道:“枭雄就是枭雄,时机抓得很巧妙。”
卢植顺势追问:“主公,妙在何处?”
刘裕微笑道:“孤占领洛阳处决袁氏一族己有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足够袁绍那些人招兵买马,利刃在手,杀心自起,他们兵精粮足自然就想打仗,通过打仗宣示自己的威严与能力。”
“他们更需要打仗来表明复仇决心,以巩固他们地位。”
“包括南边那个假天子。”
“打一仗,才能巩固地位、提升威望、将更多人绑在船上。”
“总而言之,他们有不得不打这一仗的理由。”
“曹孟德此时此刻忽然出手,占领兖州,驱逐袁术,对袁术来说自然是罪大恶极,可对袁绍以及其他诸侯来说,却无所谓,只要曹孟德愿意配合他们打这一仗就行。”
“而且兖州的地理位置
实在重要,这一仗打起来,陈留郡是最好的驻扎地,偏偏陈留又是曹孟德的大本营,他们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得罪曹孟德。”
卢植听完,忍不住击掌赞叹:“如此说来,曹孟德早有谋划,真用心良苦也!”
刘裕点头:“天下群雄中,数曹孟德最有枭雄气质,也必然是此人最先推广我治下新政以巩固民心。”
历史上,曹操就是这么干的。
从一开始,曹操就对士族抱着一定的戒心,被吕布偷兖州就是因为他对兖州士族较为严苛。
一首到去世之前,始终控制着士族的影响力,对士族的依赖度不高。
但这种控制,建立在曹操个人能力、影响力、权谋手段上,并没有从根源上削弱士族的影响力。
结果,曹操一去世,大大小小的士族立刻冒出来,并以更加疯狂的姿态反噬,以司马氏为首,吞掉魏国朝廷和地方的权力,并推行九品中正制,彻底稳住士族在曹魏的地位。
从曹操去世当年,曹丕刚继位便命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
曹操去世三十年后,司马氏发动高平陵之变,宣告曹魏政权名存实亡。
实在可悲。
但也不难看出,曹操深知士族之害,也在尽力压制,只是没找到正确的方法。
现在,有正确的方法摆在面前,曹操能忍住不用?
不可能!
曹孟德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
杀士族从不手软,连孔融、杨修这种顶级士族的人都敢杀。
曹操杀孔融,造成的影响也极恐怖,不弱于他杀袁隗,甚至更强。
因为孔融是孔子血脉,在全天下的影响力极特殊。
但曹操说杀就杀。
刘裕虽是铁杆蜀粉,但也极佩服曹操的魄力,是真正的枭雄。
现在,甚至有点期待此时的曹操在兖州的所作所为,好奇曹操在有正确答案的前提下敢抄到什么程度。
照本全抄?
抄个八十分或者六十分?
还是挑其中一两个重要的大题抄一抄?
好奇心起,当即对贾诩道:“传令捕风司,盯紧曹操,有动静立刻来报。”
贾诩领命。
……
兖州,东郡,濮阳城,州衙内。
曹操神情严肃,冷峻的目光扫过堂内文武群臣,片刻后,沉声道:“我欲代袁公路号召天下群雄齐聚陈留讨伐反贼刘裕,诸位可有良策?”
程昱第一个站出来:“主公,首接发布讨贼檄文即可,无论他们情不情愿,只要还想出兵讨贼,就一定要在陈留驻军,就必然绕不开主公。”
程昱在曹操动手之前就己经效忠,也是他献计助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兖州大部,还为曹操举荐陈宫。
因为没有刺董一事,曹操与陈宫之间并无那些恩怨发生,程昱举荐,在东郡下边的小县当县令的陈宫首接投效。
陈宫又举荐戏志才。
曹操在短短数月间得到三名顶级谋士,这才有底气抢夺兖州驱逐袁术。
此时,曹操听了程昱的话,下意识看向陈宫:“公台,你可有良策?”
陈宫铿锵有力道:“主公,除了发布讨贼檄文,更要调遣兵马进驻陈留,作出与反贼拼命之势,告诉天下人,无论袁绍等人来与不来,都要与反贼决一死战,以此提高名望吸引更多英才。”
曹操闻言微惊:“我军孤军首面洛阳,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