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皖老村 作品

第51章 《十世承负》(第3页)

判官袍袖一挥,一股柔和的力量托起李承业:“归去吧!此女之生机,系于你一念之间。**‘十世一周’之承负大厄已显,然并非绝路。汝当谨记:尔之一念一行,不仅关乎自身,更牵连后世子孙!从今而后,日行一善,广积阴德,或可化解祖上积愆,为后世子孙留一线生机。若再行差踏错,则承负循环,永无止境,李家血脉,终将断绝于尔手!切记,切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非独为己身,更为后世计!**”

李承业猛然惊醒!冷汗浸透了他的后背,怀中囡囡的呼吸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但小脸似乎没那么滚烫了。祠堂外,天色微明。

那梦中的情景历历在目,先祖的恶行,判官的话语,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灵魂深处。他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只知怨天尤人的农夫了。他明白了“承负”二字的千钧之重!

李承业抱着囡囡冲出祠堂,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行善!救人!为女儿,也为李家那尚未可知的后世子孙!

他疯了一般跑到镇上,逢人便问哪里有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贫苦病人。他拿出家中最后一点值钱的物件变卖,换了钱粮,分给村中最穷困的几户人家。他日夜守在囡囡身边,细心照料,同时不顾疲惫,主动帮邻居修缮被雨淋坏的屋顶,照顾无人看管的孩童。他不再计较得失,心中只有一个执念:积德!赎罪!化解那沉重的十世承负!

说来也怪,自那日起,囡囡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开始好转,虽然缓慢,但高烧渐退,小脸上也恢复了一丝血色。更奇的是,李承业在帮邻村一位病重的孤寡老人请医送药时,那老人临终前,竟颤巍巍地指着床下一个小破罐子,里面藏着几锭祖传的、早已被遗忘的银子,指明赠予李承业,说是报答他的善心。这笔意外之财,解了李家的燃眉之急,也支撑着囡囡后续的调养。

李承业知道,这或许就是判官所说的“一念之善”带来的转机,是天道对“积善”的微末回应。

从此,李承业像变了一个人。他勤俭持家,却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施粥赠药、调解邻里纠纷,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将“承负”的道理刻在心头,时时警醒自己,也常常告诫子孙:

“**莫以为善小而不为,莫以为恶小而可行!你今日一念之仁,或为后世子孙种下福根;你一时之恶,埋下的祸种,十代之后,或会报应在你血脉至亲身上!天道承负,十世一周,如影随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非独修己身,更是为后世儿孙积攒阴德,留一条生路!**”

李家祠堂里,那场差点断绝血脉的灾厄,被作为家族最深刻的教训,代代相传。李承业用余生践行着善道,试图洗刷先祖

的罪愆。他或许未能完全化解那沉重的“十世承负”,但他用行动,为后世子孙,开启了一条新的、通往“余庆”的可能之路。那阴司承负司的警示,如同悬在李家血脉之上的长鸣钟,时刻提醒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承负之重,关乎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