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皖老村 作品

第35章 花姑子

那年冬天,雪下得奇大,扯絮撕棉一般,将青枫岭裹得严严实实。′w¨o!d^e?b~o-o!k/s_._c_o/m*安幼舆背着书箱,深一脚浅一脚在没膝的雪地里跋涉,只为一桩急事——他远嫁邻县的姐姐病重,捎来口信,说想见一见这自幼相依为命的弟弟最后一面。

风刮在脸上,刀子似的疼。天色昏沉如墨,辨不清方向。安幼舆心急如焚,脚下被雪中暗藏的树根一绊,整个人便如滚地葫芦般向前扑去,直摔得七荤八素。书箱滚落一旁,笔墨纸砚散了一地。他挣扎着要爬起,手撑在冰冷的雪上,指尖却意外触到一团温软、犹带余温的东西。

借着雪地微光,安幼舆俯身细看,心头猛地一跳!竟是一只体型颇大的獐子,后腿被一副锈迹斑斑却异常狰狞的铁夹死死咬住,鲜血染红了周遭白雪,又被严寒冻住,凝成一片刺目的暗紫。那獐子侧躺在地,身体微微起伏,颈下雪白柔软的绒毛沾满了血污,一双圆润湿润的眼睛,疲惫而绝望地望着他。

安幼舆天生一副软心肠,尤其见不得生灵受苦。他忘了自己的狼狈和寒冷,蹲下身,小心翼翼地靠近。那獐子受了惊,喉咙里发出低微的呜咽,挣扎着想挪动,却引得伤腿处又是一阵抽搐,血水再次渗出。

“莫怕,莫怕,”安幼舆放柔了声音,仿佛在安抚一个受惊的孩子,“我替你弄开这要命的铁家伙。”他试着去扳那沉重的铁夹。铁齿深陷皮肉,冰冷坚硬,纹丝不动。他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手指被冰冷的铁器冻得生疼,几乎失去知觉。几番尝试,铁夹终于“咔哒”一声松开了些。獐子痛得浑身剧颤,发出一声短促的悲鸣。安幼舆不敢迟疑,脱下自己那件半旧的棉袍,不顾寒风刺骨,用力撕下内衬还算干净的布条,笨拙而轻柔地替獐子包扎那血肉模糊的伤处。血很快浸透了布条。

“这荒山野岭,你伤成这样,独自留下怕是不行。”安幼舆看着那双依旧盛满痛苦与惊惶的眼睛,叹了口气。他费力地抱起这只分量不轻的獐子,重新背好书箱,在茫茫风雪中辨认着方向,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獐子温顺地蜷在他怀里,偶尔发出一两声虚弱的喘息,温热的气息拂过安幼舆冰冷的脖颈。

风雪愈发猛烈,几乎要将人吞噬。安幼舆精疲力竭,视线模糊,就在他几乎要撑不住倒下时,前方风雪帘幕中,竟透出一点微弱摇曳的橘黄光芒!那光芒虽弱,在无边的黑暗与风雪中,却如同救命的灯塔。他精神一振,拼尽最后力气朝那光亮处挪去。

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小院落。院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垒砌,覆着厚厚的雪,两间茅屋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单薄,唯有窗纸上透出的那点灯火,带着人间烟火的暖意,固执地亮着。安幼舆叩响了那扇被积雪半掩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是个老者,身形瘦小,穿着褐色粗布棉袄,须发皆白,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眼神却异常清亮锐利,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他目光先是落在安幼舆冻得青紫的脸上,随即移向他怀中抱着的、裹着布条的獐子。那目光在獐子身上停留了一瞬,安幼舆觉得老人眼中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快得难以捕捉。

“老人家,风雪太大,晚生迷了路,又……又捡到这受伤的畜生,实在走不动了,求您行个方便,容我们暂避一晚。”安幼舆牙齿打着颤,恳求道。

老者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獐子腿上的布条,那布条分明是撕扯自安幼舆的棉袍内衬。他侧了侧身:“进来吧。”

屋内陈设简陋,却收拾得异常洁净。一个土灶烧得正旺,上面温着水,暖意融融,驱散着安幼舆身上的寒气。他将獐子小心地放在灶旁铺着厚厚干草的地上。獐子似乎到了熟悉的环境,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了些,发出低低的呜咽。

“爹,是谁来了?”一个清脆如珠玉相击的声音从里屋传来。门帘一挑,一个少女走了出来。安幼舆只觉得眼前一亮。那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一身素净的浅碧色衣裙,乌黑的长发松松挽着,仅用一根木簪固定。肌肤胜雪,眉眼灵动,尤其一双眼眸,清澈得如同山涧里最纯净的泉水,此刻正带着几分好奇和关切望过来。她身上似乎萦绕着一股若有若无、极其清幽淡雅的草木香气,令人闻之心神一爽。

少女一眼也看到了地上的獐子,惊呼一声:“啊!”快步走上前,蹲下身,仔细查看它的伤势,动作轻柔而熟练。她抬头看向安幼舆,眼中满是感激:“公子,是你救了它?”

安幼舆有些局促地点点头:“雪地里碰巧遇见,它伤得不轻。”

少女转向老者:“爹,您看,它流了好多血!我去拿草药!”说着便起身去了里间。

老者没说话,只是默默走到灶边,盛了一碗滚烫的姜汤递给安幼舆:“喝点暖暖身子。”又看了一眼地上的獐子,“这畜生,命大,遇到了你。”

!少女很快拿着草药和干净的布条出来,蹲在獐子身边,动作轻柔地为它重新清洗伤口,敷上捣碎的草药,再仔细包扎。她神情专注,长长的睫毛低垂着,在火光映照下投下淡淡的影

子,侧脸线条柔和美好。安幼舆捧着姜汤,在一旁看着,只觉得这简陋的茅屋因她的存在而明亮温暖起来。

“我叫章叟,”老者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这是小女,花姑子。公子怎么称呼?这大雪天,怎会走到这深山里来?”

安幼舆忙放下碗,恭敬地回答:“晚生安幼舆,是山外安家村人。因家姐病重,住在邻县姐夫家,捎信来急唤,这才冒险赶路,不想遇此风雪,迷了路途。若非遇到老丈和姑娘,还有这受伤的獐子引路,怕是……”他心有余悸地看了一眼门外依旧肆虐的风雪。

“安家村?”章叟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眼神在安幼舆脸上停留片刻,似乎在确认什么,随即又恢复了平静,“缘分罢了。雪封山路,你今晚就安心住下,明早雪停再走。”语气虽淡,却不容置疑。

花姑子已包扎好獐子,闻言抬头,对着安幼舆浅浅一笑,那笑容干净得如同雪后初晴的天空:“安公子安心歇息便是,我去收拾一下西屋。”她起身时,那股清雅的幽香再次飘过安幼舆鼻端,若有似无,却让人心神安定。

西屋不大,只有一张土炕,炕上铺着厚厚的干草和一张洗得发白的粗布褥子。虽简陋,却异常干净温暖。安幼舆奔波一天,又惊又累,头一沾枕便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安幼舆被一阵极其细微、却异常清晰的啜泣声惊醒。那声音仿佛带着无尽的委屈和悲伤,丝丝缕缕,直往人心里钻。他睁开眼,屋内一片漆黑,窗外风声依旧呼啸。他侧耳细听,哭声似乎是从灶房方向传来,又像是隔着墙壁,断断续续。

安幼舆披衣起身,轻轻推开房门。灶膛里的余烬发出微弱的红光,勉强照亮一角。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灶旁干草堆上,那只受伤的獐子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蜷缩着的、穿着浅碧色衣裙的身影——正是花姑子!她背对着他,双肩微微耸动,压抑的啜泣声正是从她那里传来。

安幼舆心头猛地一跳,以为自己睡迷糊了,用力揉了揉眼睛。没错,是花姑子!可她为何深更半夜独自在灶房哭泣?那只獐子呢?

他正疑惑间,花姑子似乎察觉到了动静,哭声戛然而止。她缓缓转过头来。借着灶膛里那点微弱的红光,安幼舆看清了她的脸——那张原本清丽动人的面庞,此刻竟挂满了泪痕,眼圈红肿,眼神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伤和一丝……惊恐?更让他心头巨震的是,在花姑子白皙的颈侧,靠近耳根的地方,竟赫然有一小片未干的、暗红色的血渍!位置大小,与他傍晚为那獐子包扎时,在它颈下绒毛间看到的血污位置,分毫不差!

安幼舆如同被一道无声的霹雳击中,僵立在原地,手脚冰凉。白日里章叟初见獐子时那复杂的眼神,花姑子身上那股奇异的幽香,她对獐子伤势超乎寻常的关切和熟练的处理……无数细碎的线索瞬间在脑海中炸开,串联成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无比清晰的念头——那只受伤的獐子,就是花姑子!眼前这美丽哀伤的少女,绝非寻常人类!

花姑子见安幼舆呆立着,脸上血色尽褪,眼中尽是惊骇,便知他已然窥破了秘密。她眼中的悲伤更浓,却没有辩解,也没有惊慌失措,只是默默地、深深地看了安幼舆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言,包含着歉意、无奈,还有一丝绝望的坦然。随即,她猛地站起身,像一道无声的碧色轻烟,飞快地闪进了里屋,只留下空气中一缕淡淡的幽香和灶膛里几点将熄未熄的炭火余烬。

安幼舆站在冰冷的黑暗里,心潮翻涌,惊疑不定。方才那一眼,花姑子眼中的哀伤如此真切,绝非妖邪之物所能伪装。他回想起她替獐子包扎时那温柔专注的神情,为自己端来姜汤时那纯净的笑容……恐惧感竟奇异地在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好奇和一种想要探明真相的冲动。看书屋暁说枉 埂辛醉全这一夜,他再无睡意,躺在炕上,听着窗外呼啸的风雪,脑海中反复浮现花姑子含泪回眸的景象和她颈侧那片刺目的血痕。

次日清晨,风雪果然停了。天地间一片银白,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安幼舆起身走出西屋。灶房里干干净净,昨夜残留的血迹、药草痕迹都已不见。花姑子正背对着他,在灶前忙碌,身形窈窕,动作麻利,仿佛昨夜的一切只是他惊惧之下的幻梦。

章叟坐在一旁的小木凳上,默默抽着旱烟。见安幼舆出来,他磕了磕烟锅,声音低沉:“雪停了,山路虽难行,但方向好认了。公子吃了早饭便上路吧,莫再耽搁了令姐的病。”

他的话语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送客的疏离,眼神却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安幼舆,仿佛要穿透他的皮囊,看清他内心所有的想法和昨夜所见带来的波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安幼舆心中咯噔一下。章叟这态度,分明是知道了什么,急于让他离开!他压下心头的惊疑,面上不动声色,拱手道:“多谢老丈收留之恩。只是……”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花姑子的背影,“昨夜似乎听到些异响,不知……”

花姑子盛粥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却没有回头。

章叟截断他的话,语气斩钉截铁:“山野之地,风雪夜,免不了有些山精野怪弄出的动静,公子不必介怀。赶路要紧。”他站起身,那瘦小的身躯竟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吃了饭,老夫送你一程,指条近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安幼舆心知再难留下,更无法追问昨夜之事。他匆匆吃了花姑子端来的清粥小菜,粥很暖,但他食不知味。花姑子始终垂着眼,安静地侍立在一旁,未曾与他对视一眼。临出门前,安幼舆鼓起勇气,深深看了花姑子一眼,低声道:“姑娘,珍重。”

花姑子这才抬起头,飞快地看了他一眼,那清澈的眼眸中,没有了昨夜的悲伤,却盛满了欲言又止的复杂情绪,最终只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和一句极轻的:“公子……一路平安。”

章叟将安幼舆送到院外,指着一条被积雪覆盖、但依稀可辨的小径:“顺着此路,翻过前面那道山梁,下去便是官道。比你来时的路近了大半日脚程。”他看着安幼舆,眼神深邃,语气带着一种奇特的郑重,“安公子,昨夜风雪已过,前路平坦。但望你记住,有些路,走过便罢;有些事,见过便忘。莫要回头,莫要深究,于人于己,皆是福分。去吧!”

安幼舆心头一震,明白章叟这是在警告他,也是在保护他和他的女儿。他郑重地对着章叟作了一揖:“老丈教诲,晚生铭记于心。救命之恩,以后再报!”说罢,转身踏上了那条积雪的小径。

走出十几步,安幼舆忍不住回头望去。小小的石屋院落静静卧在洁白的雪坡上,炊烟袅袅。院门口,章叟瘦小的身影已经不见。唯有那抹熟悉的浅碧色,静静地立在门边,远远地凝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如同雪地里一株孤清的早春新竹。寒风拂过,似乎又送来那缕清幽的草木香气。他心中一酸,咬了咬牙,不再回头,加快了脚步。

山路崎岖,积雪深厚,安幼舆走得十分艰难。章叟指点的近道确实少绕了许多弯路,日头偏西时,他终于翻过了最后一道山梁。山下,一条被来往车马压出辙印的官道蜿蜒在雪原上。他松了口气,疲惫感顿时涌了上来,寻了路边一块避风的大石坐下歇息。

刚喘匀了气,忽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碾压积雪的吱嘎声。回头望去,只见一辆装饰颇为华贵的青篷马车正沿着山路疾驰而来,赶车的车夫挥鞭吆喝着,似乎颇为着急。山路狭窄,积雪湿滑,那马车速度却丝毫不减。

就在马车将要经过安幼舆身边时,异变陡生!拉车的两匹马不知为何突然受了惊,其中一匹猛地扬起前蹄,长声嘶鸣,另一匹也跟着躁动不安。车夫猝不及防,用力勒紧缰绳。那受惊的马匹更是狂躁,猛地发力挣扎,车身剧烈摇晃,竟将车辕生生别断!只听“咔嚓”一声脆响,半截车辕断裂飞出,沉重的车厢失去了平衡,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朝着路边陡峭的山坡直冲下去!

“啊——!”车厢内传出一声女子凄厉的尖叫。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安幼舆离得最近,几乎是本能地,他猛地从大石后跃起,朝着翻滚下坡的车厢扑去!他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山坡陡峭,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沉重的车厢一路翻滚、颠簸、碰撞,发出令人牙酸的碎裂声,卷起漫天雪雾。安幼舆不顾一切地追着,几次险些滑倒,终于在一个相对平缓的坡底追上了几乎散架的车厢。车壁碎裂,露出里面一片狼藉。一个穿着锦缎棉袄、约莫四十余岁的妇人蜷缩在车厢一角,额头撞破,鲜血直流,已经昏死过去。另一个年轻些的丫鬟打扮的女子被甩在另一边,手臂扭曲,正痛苦地呻吟。

安幼舆奋力扒开碎裂的木板,将昏迷的妇人和受伤的丫鬟小心地拖了出来。他撕下自己的衣襟为妇人按住额头的伤口,又用树枝勉强固定住丫鬟的手臂。忙乱中,他瞥见那妇人发髻散乱,掉落在地的一根金簪样式颇为熟悉。他心中一动,想起姐姐出嫁前曾说起过姐夫家的一位远房姑母,似乎就住在附近县城,极是富贵,最爱这种累丝嵌宝的金簪样式。

“敢问……这位夫人可是姓陈?家住县城西关?”安幼舆试探着问那痛得脸色煞白的丫鬟。

丫鬟忍着痛,惊疑地看着安幼舆:“正…正是!公子如何得知?我们夫人正是西关陈府的当家太太!”

安幼舆心头大定,真是姐姐夫家的亲戚!他立刻道:“我乃安家村安幼舆,是府上三奶奶的弟弟。快告诉我,府上可有懂医的?此地不宜久留,需尽快救治夫人!”

!丫鬟一听,又惊又喜:“原来是舅少爷!府上有常驻的郎中!只是…只是这荒山野岭,车也毁了,如何是好?”

安幼舆抬头看了看天色,果断道:“你在此守着夫人,用雪替她冷敷额头止血。我脚程快,立刻下山去陈府报信!记住,千万别挪动夫人!”交代完毕,他转身便沿着官道,朝着县城方向发足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