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红尘劫渡十三(第2页)
这老茶馆,大约有八十的高龄,因为他的手时不时会微微抽动颤抖,拿取东西时需要格外小心注意,而他起身走动时,更是步伐蹒跚,需要扶着柜台或桌椅缓步慢行,他的听力似乎也不太好了,有时需要客人提高声量说上两三遍才能知晓来意。
这时,慧圆禅师低声开口对徐景行说道:“这位老施主,在此开店已近五十载,听闻他年轻时,也曾走南闯北,后来在此定居,开了这间茶馆,送走了父母,养大了儿女,如今儿女皆已成家立业,老伴也于前年病故了,如今,只剩他一人还守着这间老店,守着从前的一些回忆。”
徐景行静静听着,心中却是很了然慧圆禅师选这家茶馆落脚的原因,因为茶馆里的这位老茶倌就是老之一相的鲜活注解。
………………
暂作歇息后,师徒两人并未再度启程,而是在附近寻了一处简陋但胜在干净的客栈住下,此后数日,慧圆禅师都会带徐景行来青山茶馆小坐片刻,每日在茶馆停留的时间不等,要上一壶山野粗茶后,他们最长能坐两个时辰之久。
徐景行不仅仅只是远观,他开始尝试着跟茶馆里的老茶倌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起初只是结账时随口的一句“老丈,这是我们的茶钱,”, 后来,徐景行会在对方空闲时,向其请教茶馆里各种茶叶的区别, 再后来,更是会在对方望着某只旧茶壶愣愣出神时,轻声问他茶壶的年头。
陈老倌起初对徐景行很是戒备,但见他态度恭谨,言语温和,又身穿僧服做居士打扮,便也慢慢对他打开了话匣子,他会用自己那缓慢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向徐景行讲述店里的茶壶是怎么得来的,曾有哪些老友随他一起品评,会指着茶馆里摆放的长桌,述说这些年有哪些文人在此处吟诗作对,然而他们如今大多已作古,更是会像徐景行感慨如今的茶叶不如从前的香醇,甚至偶尔还会感叹从前的旧街坊皆已不在,如今的,大多已换了新面孔。
徐景行大多数时候都是安静的倾听对方的讲述,只偶尔会附和一两句,他近距离地观察着老人身上布满的老年斑和无法控制的轻微颤抖,年纪到了,老人需要频繁起身如厕,然而他却已老到行动不便,甚至因为衰老,他时不时就会靠在椅背上小憩,呼吸极其轻微,仿佛随时都会融入寂静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