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台清念 作品
第450章 红尘劫渡廿二(第3页)
这其中的善恶纠缠、因果交织,远非表面那么简单,周生的死,是他自身选择的侠义之路与残酷现实碰撞的果,其中既有壮烈,也有因其手段而引发的必然反噬,他心中对行侠仗义之事的执着,让他选择了风险最高的手段,最终连累自己,枉送了性命。
周生的想法跟做法,在徐景行看来,带有强烈的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感动的色彩,他这种善念,若施行的人缺乏足够的智慧或实力来支撑,最后绝对会酿出一场悲剧,毕竟徐景行自己,从前就无数次警醒自己,在没有那金刚手段之时,决不可释放菩萨心肠。
毕竟死亡可中断一切的可能,周生的死,中断了他所有的计划跟对人的承诺以及断送他未来的无限可能,他的侠义事业,他对受助者的承诺,他可能存在的家人朋友,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他的身死戛然而止,化为虚无和遗憾。
然慈悲需洞悉缘起,而非简单评判,面对周生这种人,哪怕是徐景行,都不能简单的去评判他到底是好人没好报还是咎由自取,毕竟他所做的劫富济贫的行为,是以行善为出发点,然而他这一手段,自带隐患,徐景行能理解也不太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只能将其归咎为生命在无明和业力驱动下的挣扎与无奈。
徐景行缓缓睁眼,周生的事,让他明白,死苦,不仅仅只是个体生命的消亡,更是所有未竟之事、未了之缘、未偿之债的彻底终结,它会迫使人们,去审视生的意义与方式。
“师父,”徐景行轻声开口道:“周生所行之事,算善吗?他所遭之果,又可算恶报?”
慧圆禅师凝视着已经逝世的周生,缓言答道:“阿弥陀佛,善心未必结善果,恶行亦或有苦衷,世间因果,如网交织,非肉眼便能尽观,我等着相,便生分别,不如但行慈悲,度其苦厄,愿其离此缠缚,早登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