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抢救(第2页)
朱雄英也是满脸凝重,朱熙宁平安无事的欢喜已经褪去,剩下的是对隐患的担忧。
他又不傻,怎会想不到吕氏下毒的真相。
皇位继承权!
自己这个太子府嫡长子的身份,挡了弟弟朱允炆的道啊!
可以预见,这件事没有处理好,让吕氏继续逍遥法外的话,对方贼心不死,必定还会想出其他暗害自己的手段。
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的父亲朱标和母亲常氏,多半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
这不是朱雄英不孝,而是实事求是。\x\i-a.o?s\h-u?o!h-u!a·n?g¢.^c?o′m,
父亲朱标性子太过柔善,吕氏又是他亲近之人,吕氏想要瞒过朱标简直不要太轻松。
母亲常氏也是同样的道理,性格就是太过于善良了,很容易相信别人,否则在她怀孕期间就不会让吕氏过来打理这么大的布厂的账目资金了。
陈平脸上同样闪过一抹脸色,朱雄英是什么人?
是陈平钦定的大明未来明主,在朱标早逝,朱棣不成器的情况下,他就是为了大明主君的最好人选!
结果现在吕氏把歪心思打在自己的弟子身上,陈平怎么能忍?
“那也没有办法。正好说到这里,我就给你们讲一讲法治的弊端。”
陈平无奈地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接下来的话,是他这个文科高才生前世憋了一辈子都不敢讲出来的话。
“法治最大的弊端,就是太过于依赖证据。”
“一旦证据不足,即使明确知道案件的凶手是谁,也无法定罪量刑,或是因为证据不足,即使定罪,也无法给予足够的刑罚,导致亲者恨,仇者快。”
朱棣闻言顿时眉头紧锁,咬牙切齿道:
“既然已经明确知道凶手是谁了,为什么不能直接杀了他?杀人偿命,这不是应该的吗?”
陈平摇了摇头。
“是应该的,但却不能杀。因为法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切都要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如果仅仅因为一句简简单单的我知道凶手就是他,所以就定罪,那无异于将法治的整个体系当成了玩物。”
“你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能开先河,一旦有了个例,那造成的影响,将直接导致整个法治体系彻底崩坏,再次陷入人治的局面。”
“这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朱雄英一直认真听着,听到这里时,突然开口说道:
“先生,我理解你的意思。”
“法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百姓,可犯人在没有确定是犯人之前,也是百姓的一种。既然要法治,就应该一视同仁,只有找到切实的证据,确定犯人的罪过之后,才能根据行为定罪,否则就是违背了法治的初衷。”
“可先生,若是如此,法治岂不是特别依赖人来寻找案件的真相,搜罗证据。”
“那是不是说,若是执法的人不行,法治的目标,也很难彻底实现吗?”
陈平面色惊讶地看着朱雄英,半晌之后才笑着摸了摸他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