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一杰 作品

第170章 大犬座矮星系战役(一)-定策

黑塔帝国皇帝奥古斯都·黑曜的御准,如同一道无声却威力无穷的星震波,瞬间席卷了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帝国庞大的身躯,从核心星域到边疆哨站,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鸣着运转起来,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

一道道加密等级极高的指令,通过帝国最高统帅部的“幽影-帝国”专用量子网络,跨越光年,精准地投送到分散在银河系各处的帝国主力舰队锚地。

位于天鹅座悬臂的“地狱火”第三、第九舰队接到了指令,其指挥官,以勇猛和暴躁着称的卡顿公爵,在接到命令时,正用他那粗壮的手指敲击着指挥台,对着一份后勤补给延迟的报告发火。

命令抵达的瞬间,他脸上的怒容瞬间被一种近乎狰狞的兴奋所取代,瓮声瓮气地对副官吼道:“妈的!总算轮到我们了!东境那帮小子吃肉,也该让老子们去喝口汤了!传令!全舰队即刻结束休整,最高战备!目标东境!延误者,军法从事!”他巨大的拳头砸在控制台上,震得杯中的烈酒都洒了出来。

驻防于帝国南部星域、靠近绿光氏族缓冲区的第五、第七舰队,其统帅是素以稳健和防御战术闻名的老将马尔科姆元帅。他在书房中仔细阅读了皇帝的旨意和二皇子随后发来的详细战役纲要,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那双历经风霜的眼睛微微眯起,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他沉默了片刻,对侍立一旁的参谋长缓缓道:“陛下决心已下,二殿下更是锐意进取。此战关乎国运,我辈军人,自当效命。命令舰队,按计划开拔。另,将我们库存的那批最新型‘重锤’级穿甲弹头,全部带上。对付那些硅基杂种的硬壳,这东西或许比能量炮更管用。”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甚至拱卫帝都星域的部分近卫舰队,如“荣耀”第一舰队的分遣队,也被纳入了抽调名单。帝国军部的大佬们,在皇帝隐晦的暗示和二皇子一系势力的积极运作下,展现出了惊人的协调效率(或者说,是对皇权的绝对服从以及对潜在从龙之功的渴望)。

各种曾经扯皮数月甚至数年的装备调配、兵员补充、后勤保障方案,在最高优先级的“东进”指令下,以惊人的速度被批复、执行。

无数的运输舰船如同被惊动的蜂群,满载着能源块、弹药、备用零件、医疗物资以及新征召的士兵,从帝国的各个工业世界和训练基地升起,汇集成一条条闪耀的星河,向着东境前线汹涌而去。帝国的战争潜力,在这一刻被充分动员,展现出一个老牌星际帝国的深厚底蕴。

就在黑塔帝国这头战争巨兽全力磨砺爪牙,准备扑向大犬座矮星系之时,地球文明则在另一条隐秘的战线上,以另一种风格全速运转着。

“昆仑之心”基地深处,“归墟”实验室以及数个新开辟的、安保等级极高的地下研究综合体内,弥漫着一股近乎凝滞的紧张与专注气息。

这里没有帝国前线那般喧嚣的舰队调动和物资堆积,取而代之的是仪器低沉而持续的嗡鸣声,像无数只虫子在黑暗中低语;全息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的数据流闪烁着幽蓝光芒,映照着科学家们疲惫却锐利的眼神;空气中回荡着压低声音的激烈讨论,每一个音节都裹挟着沉重的责任感。

孔方佳在离开东境前线的硝烟、返回地球进行短暂最终部署前,召集了王海峰、李艳、杨天择以及“维度之眼”和“弦球”项目的核心团队,在一间高度屏蔽的会议室里进行了长达十数小时的绝密会议。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尽管有先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全力运转,但王老习惯性思考时抽的电子烟依旧在空气中留下了淡淡的薄荷味余韵),厚重的窗帘紧闭,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光线。

每个人的眼中都布满了血丝,面颊凹陷,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仿佛被无形的电流贯穿,支撑着他们熬过这漫长的黑夜。

王海峰不时揉着太阳穴,李艳则反复检查着数据板,杨天择则习惯性地调整着眼镜,所有动作都透露出一种紧绷的专注。

“……所以,‘溯源’计划的核心,就在于‘隐匿’与‘捕捉’。”孔方佳站在巨大的星图前,声音低沉而有力,星图此刻动态展示着大犬座矮星系及其周边区域的复杂空间结构,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无数细小的、闪烁的光点,那是预设的监听节点位置,像一颗颗微弱的星辰在宇宙的深渊中悄然布局。

他的指尖轻触星图表面,激起一圈涟漪般的微光,仿佛在抚摸命运的面纱。“王老,杨博士,大型固定阵列‘主耳’的建设和隐藏,是重中之重。必须利用好矮星系外围的引力透镜效应和电磁爆发星云作为天然掩护,将其能量特征和空间波动完全融入背景噪音中。

我要它像一块真正的宇宙岩石,冰冷、死寂,表面布满陨石坑般的伪装纹理,即使敌人的侦察舰从旁边掠过,扫描仪上也不会泛起一丝异常波动,只当它是这片星域里一块寻常的天体残骸。”孔方佳的手指坚定地划过星图上几个关键的引力焦点区域,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王海峰重重地点头,声音因连续熬夜而沙哑,却充满干劲,他清了清嗓子,话语像连珠炮般迸出:“元帅放心,‘主耳’的设计借鉴了‘净蚀者’的隐匿场和空间褶皱技术,结合我们自己的‘影衣’系统最新成果。

它的外壳是复合了多层吸波材料和非线性晶体层的伪装小行星,厚度足以吸收99%的主动探测波束;内部核心则通过稳定的微虫洞网络与地球基地超算‘河图洛书-改’直连,实现数据实时超距传输和能源遥供,几乎不产生本地能量辐射,连一丝热信号都会被完美吸收。

除非对方进行穿透性的、分子级别的扫描,否则极难发现。”他迅速调出复杂的设计图,层层结构在空气中旋转展开,展示着惊人的巧思:外壳的伪装层模拟了星际尘埃的分布,核心的量子纠缠传输节点则隐藏在扭曲的空间褶皱中。

王海峰补充道,语速飞快,手指在空中划动着辅助说明:“更重要的是算法。我们基于杨博士的‘意识载体’猜想和‘弦球’实验数据,开发了一套全新的‘高维信息特征过滤与重构算法’。”他看向杨天择,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仿佛在肯定这位年轻博士的突破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