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语小黎 作品
第180章 清源特区,林墨的战略构想!(第2页)
“有了这些,我们的星火兵工厂的产能会翻好几倍!我们能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强的武器!”
“三位团长,你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林墨回头看着他们,“几百上千条枪,算不了什么。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体系,这才是我们能打赢这场战争的根本保障!”
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人,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他们看着林墨忽然觉得,这个年轻人的脑子里,装的好像跟他们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东西。
第二天,一份由林墨主笔,李云龙、赵刚、孔捷、丁伟、甚至包括楚云飞联名签署的报告,通过加密电台,送到了八路军总部和第二战区长官部。
报告的标题,叫做《关于建立“晋西北(清源)经济与军事技术合作特区”的初步构想》。
这份报告,是林墨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很清楚,光复一个清源县城,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怎么守住它,怎么利用它,怎么把它变成一个能为整个华北抗战甚至全国,源源不断输血的“心脏”,这才是关键。
在这份构想中,林墨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军民融合,工农结合,以工促农,以战养战”。
他计划将清源县城以及周边的几个核心根据地划为一个统一的“特区”。
在这个特区里:
军事上,组建由八路军主导,晋绥军配合的联合防务司令部,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共同抵御日军可能的反扑。
经济上,打破原有的壁垒,允许物资、人员、技术的自由流通。
八路军的组织能力,加上晋绥军的商业渠道,再加上清源县城本身的手工业基础,三者结合,必然能爆发出巨大的经济活力。
而整个特区的核心,就是林墨规划的——“清源工业园区”。
他计划将原有的日军工厂、赵家峪的星火兵工厂、以及周边所有能找到的工匠、技术人员,全部整合到这个园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