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条小鱼 作品
第352章 知青们的出路(第2页)
“你绣的那些都很好看,牡丹就跟真的一样,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虽然自己父亲位高权重,但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帮,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私下找杨盼儿买了几块绣花手帕。
正好送给家里的几个婶子当礼物,也算是对她手艺的支持,其他的她也没有更多的余力。
杨明也一脸诚恳得夸赞道:“是啊,你这手艺不管搁在哪儿都绝对吃香!等我回去了,要是能找到这方面的书,到时候一定给你寄过来。”
“那谢谢了!”
杨盼儿被几人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却还是落落大方跟大家又碰了一杯茶水。
这时伙计端着热气腾腾的菜上来了,酱香浓郁的红烧肉、金黄酥脆的锅包肉、清爽的拍黄瓜。
几人都有些饿了,便暂时停下话题动起了筷子,吃到后半程,就聊到知青点的近况。
原本14人的知青点,如今只剩下7人。特别是杨明作为知青点的老大哥也要回城了,对剩下的人刺激很大。
男知青们学习的劲头空前高涨,每天干完一天的农活,还要挑灯夜读,看的书也杂,有《电工基础》、《机械原理》这类技术书籍。
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文学作品,大家都尝试着给报社投稿,前几天王文也收到了第一笔稿费。
女知青这边只剩下杨盼儿、陈萍和许慧。最让人意外的是许慧——过年回了一次家,彻底觉得回城无望,不知怎么认识了一个肉联厂的工人。
天天擦脂抹粉的,打扮得比城里的姑娘还光鲜,下地干活又总是找借口溜号,要不就说身子不舒服,经常跑镇上来。
自从上次许慧向他表露心意后,为避嫌就没再关注过她,他有些诧异的问:“她不是一直跟你绣帕子吗?”
杨盼儿轻叹了一声:“那绣活她不怎么感兴趣,早就不碰那些针线了。对方是正式的工人,我见过一回,不太靠谱。”
说着带着几分惋惜,“劝过她好几回了,可她非得说,人家是吃商品粮的,嫁谁不是嫁,过日子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