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闻其变 作品

第47章 投诚(第2页)

一传十,十传百。

桃源村村民们都知道了村东头这家新来的寡妇家底丰厚,背景不一般。

第一次得了好,就有第二次。这些孩子们每天下午准时到赵景行家门前报道,蹭些甜滋滋的水果来吃。

赵景行实在无法拒绝这些孩子们可怜巴巴的眼神,又不想他们只吃了水果,回家不吃饭食。

这样头疼了几日,想出来一个法子。

她在院子里铺设了几张桌椅、一些笔墨纸砚、一块石板、若干石笔。

桃源村没有私塾,要上学只能等大些去镇上借读私塾,因此这些孩子们少有识字的。

赵景行要求这些孩子们每天下午每人交上五篇大字,就可以领取一样水果。

左右自己没事,体验一段教书娘子的日子也不错。

这样的法子,立马劝退了不少顽皮好动的孩子。

留下来的孩子们,带着自己下午写好的五张大字和一样水果,继续回家和父母手舞足蹈,比划起晏娘子的家有多大,水果有多美味,人有多漂亮,以及大字有多难写。

她这样又送水果,又教字的,村民们自然不能心安理得受好,于是挑了个黄道吉日,拜托村正来表达谢意。

赵景行坦然接受了村正的谢礼,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不凡的身份。

村正也不是眼瞎的,他猜测赵景行出身高贵,最起码也得是个县里的大户,因为某些原因才来这休养待产。

于是他态度更加恭敬,临走前还客套地问了一句,“晏娘子还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和我开口便是。”

谁知道这晏娘子沉思了一会儿,竟然真的给他提了个要求:让徐大能搬家。

村正一听这话,就知道是徐大能老毛病又犯了,定是平日里没少来晏娘子这说些不中听的话,骚扰人家。

晏娘子虽然来头不小,但也就是个新搬来的寡妇,徐大能在村东头住了多年......

赵景行看出他的犹豫,又阔绰地给他塞了些银两。

“徐大能游手好闲,言语污秽,没少来我门前滋事,还请村正想想办法,让他搬离此处,还我一个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