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闻其变 作品

第107章 回家(完结)(第2页)

慕容复听着她轻声细语,心中止不住地发甜。

他向前微倾,额头几乎抵上她的额,呼吸交织间,声音变得呢喃:

“陛下......晏晏,我怕。”

他抬手覆上她放在自己肩上的手,指腹摩挲她的指节。

赵景行知道他怕的什么。

其实自己也很怕。

她怕自己在皇宫里坐太久,最后也会变成赵景仁那样,被这冰冷的宫墙和至高权柄侵蚀异化。

她顿了顿,说出了思虑多日的决定。

“待令舒年满十五,我便退位,与你同往江南归隐,可好?”

慕容复求之不得,连忙答应。

十五年,足够她做完自己想做的事了。

宣泰二年,赵景行力排众议,在朝中开设女官之职。

通过上京专设考试,便可进入殿试,由她亲赐职位。

女官考试第一年,有资格入殿试者为八十人。

原本反应强烈的老古董们,当自己的女儿获得一官半职之后,成了这项制度的忠实拥趸。

没有什么比是真实到手的权力更加靠谱的,既然女儿也能派上用场,那就再好不过。

一时之间,上京贵族女学迎来繁荣,所授课程也从《女诫》变成了《史记》等物。

但是赵景行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每年能进入殿试的女子,无一不是来自各大世家。

唯一毫无世家背景的镜娘,还是因为背后站着自己。

朝堂,始终是旧日大臣们瓜分的一言堂。

寒门及不站队的清流,依旧难有出头之日。

权衡是一门反复谈判和妥协的艺术,想要作出改变,急不得。

宣泰五年,赵景行终于争取到在各地春闱、秋闱中单设女子考室的机会。

取消上京专设考试,将女子考试并入春闱、秋闱,由国库拨银,在各地单设女子考室。

考卷评分不分男女,择优录取。

所有有志之女,均可报考。

这一年,王小花十三岁。

她以秋闱春闱连中双元的耀眼成绩,参与殿试。

天未亮,春娘就提着沉甸甸的食盒,赶到了宫门前。

正踌躇着如何请人通报,就见宫门值守的卫士态度很是客气——显然,有人早已打了招呼。

“春姨!”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

春娘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简洁宫装的女子已快步迎了出来。

来人正是流云,陛下身边最得力的女官之一。

她面带温煦的笑意,动作麻利却又不失稳重,显然已是专程在此等候。

“流云姑娘!”春娘连忙迎上,脸上带着几分感激的局促。

“我......我带了些刚包好的饺子,不是什么金贵东西,就是想给陛下......,还有令舒尝尝鲜,谢谢......”

流云微笑着接过一个食盒,减轻了春娘的负担:

“春姨太客气了,快随我来。

等小花姑娘从殿试出来,就有了官身,你就是官家夫人。

陛下前些日子还想问问你的饺子铺开得怎么样了,你一说想进宫,可不就是凑巧?

陛下命我前来接你,到时候她和小花一起在紫宸殿等你,也好让你最先看到新科状元的英姿。”

流云说的状元是什么意思,她不懂,只觉得应当是个不错的名次,憨笑两声。

春娘开的饺子铺生意红红火火,赚了不少钱。

钱财养人,单看她白白胖胖的脸庞,丰润圆满的耳垂,谁能知道她曾是真定县差点叫人分食的灾民?

流云见她不懂自己的暗示,摇头笑了笑。

今年的状元必须是也只是能小花。

她聪颖勇毅,过目不忘,有情有义,是陛下为令舒提前培养的左膀右臂。

生出小花这么个机灵的女儿,也该她享福。

流云不由得轻抚自己的肚子,成婚三年,终于有了喜讯。

等忙过这阵,她就得向圣上告假,回家安胎。

她既开心又惆怅。

开心的是她期待这个小生命,惆怅的是再回来,不知道得什么时候了。

紫宸殿内,温暖如春,熏香袅袅。

春娘提着一大食盒刚走进来,便闻到更浓郁的香气——那是案上早已摆开的几样精致点心和一壶清茶散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