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12章 周纪三 慎靓王(第2页)

司马错反驳:"格局小了!想搞钱得扩地盘,想强军得让百姓富,想当老大得攒人品,这仨条件凑齐,霸业自然来。现在咱地盘小、百姓穷,不如先挑软柿子捏。蜀国是西边的偏远小国,还是戎狄的老大,内部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咱打它就像狼追羊,轻松拿捏!占了它的地能扩版图,抢了它的钱能让百姓腰包鼓起来,不用大动干戈就能让它服软。灭了一国,天下人不觉得咱狠;拿了西边的资源,天下人不觉得咱贪,这波操作叫名利双收,还能立个'平乱大佬'的人设。要是打韩国、劫天子,那可是背锅侠剧本,不一定有好处还落个坏名声,风险太大了!周是天下共主,齐是韩国的老铁,周知道要丢九鼎,韩知道要丢三川,他俩肯定抱团,再拉上齐、赵,找楚、魏帮忙。把九鼎给楚,把地给魏,咱根本拦不住,这就是我说的'坑'!所以打蜀国稳赚不亏。"

秦惠王听了司马错的话,出兵伐蜀,十月就拿下了。把蜀王贬为侯,派陈庄去当丞相。蜀国归了秦国后,秦国直接"升级开挂",有钱有地,开始不把其他诸侯放眼里。

苏秦死后,他弟弟苏代、苏厉也靠嘴皮子在诸侯间混得飞起。燕国丞相子之跟苏代是亲家,一直惦记着燕国大权。苏代从齐国出差回来,燕王哙问他:"齐王能称霸不?"苏代说:"没戏,因为他不信手下人。"于是燕王开始疯狂给子之放权。

一个叫鹿毛寿的人跟燕王拱火:"大家都说尧牛,因为他肯让天下。您要是把国家让给子之,直接跟尧同款人设!"燕王真把国事甩给子之,子之权力越来越大。又有人跟燕王说:"当年禹推荐益,却让启的人当干部,老了说启不行,把位子给益,结果启带着人抢了位子,天下人都说禹表面传位给益,实际让启自己抢。现在您说把国家给子之,但当官的全是太子的人,这明着给子之,实际还是太子说了算啊!"燕王一听,把三百石以上官员的印章全收了交给子之。子之从此坐北朝南处理朝政,燕王哙老了不管事,反而成了臣子,国家大事全由子之说了算——这波"禅让"操作,属实把权力玩明白了。

慎靓王六年,公元前315年,丙午年。

周慎靓王下线,儿子赧王延上线,战国大戏继续开演。

评论

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战国中后期政治、军事、外交及思想领域的剧烈变动,各国在兼并与反兼并的博弈中,深刻影响着历史走向。

- 军事对抗与战略抉择:五国攻秦却败于函谷关,凸显合纵联盟看似强大,实则因各国利益分歧而缺乏凝聚力,难以形成合力对抗秦国。秦国在修鱼之战大败韩师,斩首八万,展现其强大军事威慑力,令诸侯恐惧。在伐蜀与伐韩的决策上,张仪主张伐韩以图霸业,司马错则强调伐蜀可实现“广国富民” ,秦惠王最终采纳司马错建议。这一决策展现秦国战略眼光的长远,通过占据巴蜀,秦国获得战略大后方,增强经济与军事潜力,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