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秦纪一 秦始皇帝上(第3页)
李园的妹妹成了王后,李园也跟着显贵,掌握了大权。但他担心春申君泄露秘密,就暗中豢养了一批敢死之士,想杀春申君灭口,很多楚国人都知道这事儿。楚王生病了,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也有不期而至的祸。现在您处在祸福难测的时代,侍奉喜怒无常的君主,怎么能没有不期而至的人来帮助您呢?”春申君问:“什么是不期而至的福?”朱英说:“您当楚国相国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和国王差不多。现在楚王病重,早晚要死,他死后您辅佐年幼的君主,趁机掌握国家大权,等君主长大后再把政权还给他,要不就干脆自己南面称王,这就是不期而至的福。”春申君又问:“什么是不期而至的祸?”朱英说:“李园不掌握国家大权,却是您的仇人,他不掌管军队,却豢养敢死之士已经很久了。楚王去世后,李园肯定会抢先入宫,掌权后就会杀您灭口,这就是不期而至的祸。”春申君再问:“什么是不期而至的人?”朱英说:“您把我安排在郎中的位置上,楚王去世后,李园要是抢先入宫,我就为您杀了他,我就是不期而至的人。”春申君说:“您别再说了。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又对他很好,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朱英知道自己的话不被采纳,害怕惹祸上身,就逃走了。十七天后,楚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在棘门里面埋伏了敢死之士。春申君一进宫,这些人就冲出来刺杀他,把他的头扔到棘门外面。接着又派官吏把春申君全家都抓起来杀了。太子继位,就是楚幽王。
评论
这段历史详细记录了秦始皇早期的诸多重大事件,生动展现了战国末期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及宫廷权力斗争等多方面的复杂局势。
在秦国,政治与军事发展并行。军事上,蒙骜等将领频繁出征,不断扩张领土,如取韩地、魏地,初置三川郡、东郡等,秦国的势力范围逐步扩大,对其他诸侯国的威慑力与日俱增。同时,国内也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如郑国渠的修建。虽起初是韩国的疲秦之计,但渠成后却极大地改善了关中的农业生产条件,使秦国更加富饶,为秦国后续的军事行动和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各国局势来看,赵国在赵孝成王薨后,赵悼襄王即位,一系列人事变动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廉颇因被乐乘替代而怒攻乐乘,后出奔魏国。赵王虽想重新启用廉颇,但因郭开贿赂使者诋毁廉颇,最终未能成行,赵国错失良将。而李牧作为赵国北边良将,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战术运用巧妙。起初坚守不战,使匈奴与赵军皆以为其怯,实则暗中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一举大破匈奴,使匈奴十余年不敢近赵边,彰显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燕国则在决策上出现失误。燕王见赵国困于秦且廉颇离去,轻信剧辛之言,贸然伐赵,结果剧辛被杀,燕军损失两万,削弱了自身实力。
楚国方面,春申君在楚国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楚国参与合纵伐秦却失败,春申君因此被楚王疏远。同时,春申君在处理楚王无子问题上,陷入李园的阴谋。李园为让妹妹成为王后并巩固自身权力,设计让春申君将有孕之妹献给楚王,后又担心秘密泄露,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灭口。朱英虽提醒春申君防范,但春申君未予重视,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春申君被杀,全家被诛。
这一时期,各国之间合纵连横不断。诸侯因惧怕秦国无休止的攻伐而联合起来合纵抗秦,然而五国合纵伐秦却以失败告终,反映出各国之间虽有共同利益,但难以形成强大且稳固的联盟来对抗秦国。秦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在战国纷争中逐渐占据上风。
在秦国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秦始皇年少即位,太后与吕不韦私通,吕不韦为自保,将嫪毐进献给太后。嫪毐凭借太后宠信,权势渐大,甚至企图发动叛乱。秦始皇果断平叛,车裂嫪毐,灭其三族,迁太后于雍,体现出其在政治斗争中的果敢与强硬。而茅焦以巧妙的劝谏方式,让秦始皇迎回太后,恢复母子关系,展现了政治决策中的权衡与转变。
这段历史呈现出战国末期风云变幻的局势,各国兴衰、人物命运皆在时代浪潮中起伏。秦国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既有外部的军事扩张,也有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其他诸侯国则在各种内忧外患中逐渐走向衰落,秦国统一六国的趋势愈发明显,为后续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