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36章 秦纪三 秦二世皇帝下(第2页)

腊月,陈王前往汝阴,返回时到了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了陈王,然后投降了秦军。当初,陈涉称王之后,他的老朋友们都来投奔他。他妻子的父亲也来了,陈王把他当作普通宾客对待,只是作揖,没有行拜见礼。他妻子的父亲生气地说:“趁着乱世僭越称王,还对长辈傲慢,这样可长久不了!”没告辞就走了。陈王赶紧跪下道歉,他妻子的父亲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其他客人进进出出越来越随便,还说起陈王以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劝陈王说:“这些客人愚蠢无知,专门胡说八道,会损害您的威严。”陈王就把说这些话的客人杀了。其他老朋友们都自动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人亲近陈王。陈王任命朱防为中正,胡武为司过,让他们负责监督群臣。各路将领攻城略地回来,要是不服从命令,就把他们抓起来治罪。把苛刻地挑剔别人的过错当作忠诚,对他们不喜欢的人,也不交给司法官员处理,而是自己直接处置。将领们因为这些原因都不亲附陈王,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陈王以前的近侍,现在身为将军的吕臣,组建了一支头戴青巾的苍头军,在新阳起兵,攻打陈县,拿下了陈县,杀了庄贾,又把陈县当作楚国的都城。把陈王葬在砀县,谥号为隐王。

当初,陈王命令铚县人宋留带兵平定南阳,然后进入武关。宋留已经拿下南阳,听说陈王死了,南阳又被秦军夺回,宋留就带着军队投降了,秦二世把宋留车裂示众。

魏国的周市带兵到丰邑、沛县一带攻城略地,派人去招降雍齿。雍齿本来就不想归属沛公,就献出丰邑投降了魏国。沛公去攻打丰邑,没能攻下。

赵国的张耳、陈馀收拢他们的散兵,得到几万人,去攻打李良。李良战败,逃回去投奔了章邯。

有门客劝张耳、陈馀说:“您二位都是外地人,想在赵国站住脚,很难独自成功。如果拥立赵国的后代,再用道义辅佐他,就容易成就大业。”于是他们找到了赵歇。春天正月,张耳、陈馀拥立赵歇为赵王,把信都作为都城。

东阳宁君和秦嘉听说陈王的军队战败,就拥立景驹为楚王,带兵前往方与,想在定陶城下攻打秦军;还派公孙庆出使齐国,想和齐国联合起来一起进军。齐王说:“陈王战败,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请示就擅自称王!”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就立了王,楚国为什么要请示齐国才能立王!况且楚国是最先起义反秦的,应当号令天下。”田儋听了这话,就杀了公孙庆。

秦朝的左、右校尉又来攻打陈县,攻下了陈县。吕臣将军逃跑后,沿途收集散兵,又重新聚集起来,和在鄱阳湖一带做强盗的黥布相遇,他们一起攻打秦朝的左、右校尉,在青波把秦军打败,又夺回陈县,恢复楚国。

黥布是六县人,姓英,因为犯法被黥面,以刑徒的身份被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骊山服劳役的有好几千万人,黥布和那些劳役中的头目、豪杰都有来往,后来就带着他的同伴们,逃到长江中做了强盗。番阳县令吴芮,很得江湖上人的人心,号称番君。黥布去拜见他,这时黥布的队伍已经有几千人了。番君就把女儿嫁给了黥布,让他带领自己的军队攻打秦军。

楚王景驹在留县,沛公前去归附他。张良这时也聚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想去投奔景驹,在路上遇到沛公,就归附了沛公。沛公任命张良为厩将。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谋略给沛公讲,沛公觉得很好,经常采用他的计策。张良给别人讲这些,别人都听不懂。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赋异禀!”所以就一直跟着沛公不离开了。

沛公和张良一起去见景驹,想向他借兵攻打丰邑。这时章邯的司马带兵向北平定楚地,在相县进行大屠杀,接着到了砀县。东阳宁君和沛公带兵向西进发,在萧县西边交战,战况不利,就退回来,在留县聚集收拢兵力。二月,攻打砀县,打了三天,拿下了砀县。收编了砀县的六千士兵,加上原来的兵力,一共有九千人。三月,攻下邑县,也拿下了。回头再攻打丰邑,还是攻不下来。

广陵人召平为陈王攻打广陵,没有攻下。听说陈王战败逃跑,章邯的军队马上就要到了,就渡过长江,假传陈王的命令,任命项梁为楚国的上柱国,说:“江东已经平定,赶紧带兵向西攻打秦军!”项梁就带着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发。听说陈婴已经攻下东阳,就派使者想和陈婴联合起来一起西进。陈婴原来是东阳县的令史,在县里一向诚信谨慎,被人称作忠厚长者。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聚集了两万人,想拥立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你们家,从来没听说过你家祖先有显贵的。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大的名声,不吉利;不如去归附别人。事情成功了,还能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脱,不会被人指认。”陈婴于是不敢称王,对他的军吏们说:“项氏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将领,在楚国很有名望,现在要干大事,非他们领头不行。我们依靠名门望族,一定能灭掉秦朝!”众人听从了他的话,就把军队交给了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