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47章 汉纪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第2页)

武涉走后,蒯彻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在韩信手中,就用看相的办法劝说韩信:“我看您的面相,最多只能封侯,而且还会有危险;但看您的背相,那贵气简直无法形容。”韩信问:“这是什么意思?”

蒯彻说:“天下刚开始起义反秦的时候,大家的忧虑只在灭掉秦朝。现在楚汉相争,让天下人肝脑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数都数不清。楚军从彭城起兵,一路战斗,追击败军,乘胜前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然而却被困在京县、索县之间,被阻挡在西山一带不能前进,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汉王率领几十万大军,在巩县、洛阳一带抵抗,凭借山河的险要,每天打几仗,却没有一点进展,战败了也无法挽回。这就是所谓的智谋和勇气都陷入困境。百姓疲惫不堪,心生怨恨,没有依靠。依我看,这种形势下,若不是天下最贤能圣明的人,根本平息不了天下的灾祸。现在楚汉二王的命运,都掌握在您手里,您帮汉王,汉王就胜,帮楚王,楚王就胜。如果您真能听我的计策,不如让双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三家平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谁都不敢先动手。以您的贤能圣明,拥有众多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赵国、燕国,出兵到楚汉力量空虚的地方,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愿望,向西为百姓争取和平,那么天下人都会像风吹一样迅速响应您,谁敢不听从!您分割大国的土地,削弱强国的势力,拥立诸侯,诸侯拥立后,天下都会服从,感恩于齐国。您据守齐国旧地,拥有胶河、泗水流域,以礼义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都会相继来朝拜齐国。常说‘上天赐予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遭受灾祸;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殃祸’。希望您仔细考虑!”

韩信说:“汉王对我非常好,我怎么能为了利益而背叛道义呢!”蒯彻说:“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还是平民的时候,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因为张黡、陈泽的事发生争执,常山王就在泜水南岸杀了成安君,导致他们身首异处。这两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深厚的了,然而最终却相互残杀,为什么呢?祸患就产生于欲望太多,人心难以揣测。现在您想以忠信和汉王交往,但你们的交情肯定比不上张耳和陈馀,而且现在面临的事情比张黡、陈泽的事大多了;所以我觉得您认为汉王不会危害自己,这也是错的!大夫文种让濒临灭亡的越国生存下来,辅佐勾践称霸,最后自己却身死,正所谓野兽打完了,猎狗就会被烹杀。以交情来说,您比不上张耳和陈馀;以忠信来说,您超不过大夫文种对勾践,这两件事足以说明问题了!希望您好好考虑。而且我听说‘勇略让君主感到威胁的人自身危险,功劳超过天下所有人的人得不到封赏’。现在您拥有让君主感到威胁的威望,立下了无法封赏的功劳,归附楚国,楚人不会信任您;归附汉朝,汉人会对您感到恐惧。您带着这些威望和功劳,想要归向哪里呢?”韩信辞谢说:“先生别说了,我会考虑的。”过了几天,蒯彻又劝说:“善于听取意见,是事情成功的征兆;善于谋划计策,是事情成功的关键;听了错误的意见,做了错误的决策,却能长久平安的人太少了!所以明智的人,决断事情很果断;犹豫不决,是事情的大害。只在细微的小事上算计,却忽略天下的大局,明明心里明白,却不敢果断行动,这是做任何事都会失败的原因。功劳很难成就却容易失败;时机很难得到却容易失去;时机啊时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劳很大,汉王终究不会夺走他的齐国,于是辞谢了蒯彻。蒯彻见状就离开了,假装疯癫去当巫师。

秋季七月,汉王封黥布为淮南王。

八月,北方的貉族和燕国派人送来勇猛的骑兵帮助汉军。

汉王下令:士兵如果不幸战死,官吏要为他们准备好衣服、被子和棺材收殓尸体,转送到他们家中。此举让四方百姓都真心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