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汉纪四 太祖高皇帝下(第3页)
太后把戚夫人关在永巷,剃光她的头发,给她戴上枷锁,穿上囚衣,让她舂米。还派人去召赵王如意进京。使者去了三次,赵国的相国周昌对使者说:“高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敢送赵王去。而且赵王也生病了,不能接受诏令。”太后听了很生气,就先派人把周昌召到长安。周昌到了长安,太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动身来长安,还没到。惠帝知道太后生气,就亲自到霸上迎接赵王,和他一起进宫,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太后想杀赵王,一直找不到机会。
评论
这段历史是西汉初年的终章,展现了高祖末年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和复杂的人物命运。刘邦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不仅要应对英布、陈豨、卢绾等诸侯的反叛,还要处理宫廷内部的权力交接与争斗,可谓内忧外患不断。
在军事上,英布的反叛来势汹汹,但刘邦亲征最终将其击败,显示出他作为开国君主的军事才能和威慑力。然而,连年征战也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在政治方面,换太子风波反映出刘邦对汉朝未来继承人的担忧,但在大臣们的坚决反对下,他不得不放弃,这也体现了汉初政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制衡。而萧何因请求开放上林苑空地给百姓耕种而被刘邦囚禁,后又因王卫尉的劝谏而被释放,从中可看出君臣之间既有默契与信任,也存在猜忌与试探,同时也反映出刘邦作为君主在维护统治与顺应民心之间的权衡。
卢绾的背叛令人唏嘘,曾经的亲密战友因种种猜忌和利益考量走向对立面,这背后是汉初异姓王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对权力的挣扎。刘邦在临终前对后事的安排,如对丞相和太尉人选的确定,展现出他对汉朝未来局势的深谋远虑,希望通过合理的人事布局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定。
刘邦驾崩后,吕后开始逐渐掌握权力,她对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所作所为,揭开了宫廷残酷斗争的序幕。而陈平、樊哙等人在这一时期的经历,生动地呈现出政治人物在权力更迭之际的小心翼翼与随机应变。这段历史犹如一幅宏大的画卷,描绘出西汉初年在建立政权、巩固统治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也为后续汉朝的发展奠定了复杂的基调,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王朝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政治局势的风云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