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64章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第2页)

“现在诸侯势力强大,必然会和朝廷相互猜疑,下面的百姓总遭殃,上面的朝廷也老是发愁,这根本不是让上下都安稳的办法。如今,有的是皇帝的亲弟弟想谋反当东帝,亲哥哥的儿子也敢举兵向西攻打朝廷,现在又有人告发吴王有不轨之心。陛下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行为合乎道义,对诸侯也施了不少恩德,可还是这样,更何况那些势力比他们大得多的诸侯呢!

“不过现在天下还算稍微安稳,为啥呢?因为大国的诸侯王年纪还小,没长大成人,汉朝给他们安排的太傅、国相还掌握着实权。但过几年,诸侯王大多成年了,血气方刚。到时候汉朝安排的太傅、国相就会称病被罢免,诸侯王就会把丞、尉以上的官职都换成自己的人。这样的话,和淮南王、济北王的谋反又有啥区别呢?到那时候再想治理好国家,就算是尧、舜在世也办不到。

“黄帝说:‘太阳到了中午就得赶紧晒东西,手里拿着刀就得赶紧割东西。’现在要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做,让国家安稳太平很容易,可要是不早点行动,等到后来亲属之间相互残杀,这不就跟秦朝末年一样了嘛!那些异姓诸侯王仗着势力强大谋反,汉朝侥幸战胜了他们,可却没改变导致他们谋反的根源。同姓诸侯王又沿着这条路走,已经有征兆了,照这形势下去肯定还会出事。灾祸的变化,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现在圣明的陛下都没办法让局势安稳,那后世子孙可怎么办!

“我观察以前的事,大多是势力强大的诸侯先谋反。长沙王的封国才两万五千户,功劳不大,可封国却最完整,和朝廷关系疏远却最忠诚。这不是因为长沙王本性和别人不一样,而是形势造成的。要是当初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这些人占据几十座城做诸侯王,现在他们的封国可能早就没了;要是让韩信、彭越这些人只做彻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说不定能一直存在到现在。这么看来,治理天下的大计就清楚了:要是想让诸侯王都忠心归附,那就得让他们像长沙王那样;要是想让臣子不被剁成肉酱,那就得让他们像樊哙、郦商这些人一样;要是想让天下太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封几个诸侯,削弱他们的势力。势力小了就容易用道义来约束,封国小了就不会有造反的心思。让天下的形势,就像身体指挥手臂,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没有不听从的,诸侯们不敢有二心,像车轮辐条聚集到中心一样,都听命于天子。划分土地,定下制度,把齐、赵、楚这些大国分成若干个小国,让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孙都按顺序得到祖上的封地,直到把土地分完为止;要是封地多但子孙少,就先建立封国,空着王位,等有了子孙再让他们当国君。哪怕是一寸土地、一个百姓,天子都不为自己谋利,只是为了让国家安定太平。这样的话,就算让婴儿当皇帝,天下也能安稳,就算皇帝去世了,新君还没出生,大臣们朝拜先帝留下的衣服,天下也不会大乱。当下能治理得很好,后世也会称赞陛下圣明。陛下您还在顾虑什么,为啥不早点这么做呢!

“现在天下的形势就像得了严重的浮肿病,一条小腿肿得差不多和腰一样粗,一根手指肿得差不多和大腿一样粗,平时都不能屈伸,只要有一两根手指抽搐,就会觉得全身难受。现在不赶紧治,肯定会变成难治的顽疾,以后就算有扁鹊那样的神医也没办法了。这病还不只是浮肿,又像脚掌扭折不能行走。元王的儿子,是陛下您的堂弟;现在的楚王,是堂弟的儿子。惠王的儿子,是您亲哥哥的儿子,现在的齐王,是哥哥儿子的儿子。亲近的人有的没有封地来使天下安定,疏远的人却掌握大权威胁天子,所以我说这病不只是浮肿,又像脚掌扭折不能行走,真让人痛哭啊。

“现在天下的形势就像倒悬着一样。天子,就好比是天下的头。为啥呢?因为在上面嘛。蛮夷,就好比是天下的脚。为啥呢?因为在下面嘛。现在匈奴傲慢无礼,侵犯掠夺我们,太不把咱们当回事儿了;可汉朝每年还得送金银、丝绸、棉絮给他们。脚反而在上面,头却在下面,倒悬成这样,却没人能解决,还能说咱们国家有能人吗?这真让人忍不住落泪啊。现在不去对付强大的敌人,却去打猎抓野猪,不去打击反叛的贼寇,却去追捕家养的兔子,只知道贪图小乐趣,却不考虑国家的大患,陛下的德政本来可以传播得更远,可现在仅仅几百里外就不能施行,威望和政令都不能伸张,这也真让人忍不住落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