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72章 汉纪八 孝景皇帝皇帝下(第2页)

谒者仆射邓公当时担任校尉,上书谈论军事,见到景帝。景帝问他:“你从军中过来,听说晁错死了,吴、楚退兵了吗?”邓公说:“吴王想造反都想了几十年了,这次因为被削减封地发怒,以诛杀晁错为名造反,其实他的心思根本不在晁错身上。我还担心天下的有识之士以后都不敢说话了。”景帝问:“为啥这么说?”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势力太大,不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封地来尊崇朝廷,这是对国家长远有利的事儿。可计划刚实行,他就被杀了,这对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对外给诸侯报了仇,我觉得陛下这么做不合适。”景帝长叹一声说:“你说得对,我也后悔啊!”

袁盎和刘通到了吴国,吴、楚的军队已经在攻打梁国的营垒了。刘通因为是吴王的亲属,先去见吴王,传达景帝的诏令,让吴王跪拜接受。吴王听说袁盎来了,知道他是来劝说的,笑着回答说:“我已经是东帝了,还拜谁呀!”他不肯见袁盎,把袁盎留在军中,想胁迫他当将领,袁盎不肯,吴王就派人把他围住,还想杀了他。袁盎找机会逃脱,回去向景帝报告。

太尉周亚夫对景帝说:“楚军剽悍轻捷,正面交锋很难取胜,我想把梁国先放一放,不去救,切断叛军的粮道,这样就能制服他们。”景帝同意了。周亚夫乘坐六辆驿站的马车,准备到荥阳会合各路军队。走到霸上的时候,赵涉拦住周亚夫劝说道:“吴王一直很富有,招揽敢死之士好多年了。他知道将军您要出兵,肯定会在殽山、渑池这些险要狭窄的地方设下伏兵。军事行动讲究隐秘,将军您为啥不往右走,经过蓝田,出武关,到洛阳呢?这样顶多比原定路线晚一两天,但能直接进入武库,然后敲起战鼓。诸侯们听到消息,还以为将军您是从天而降呢。”周亚夫按他说的做了,到了洛阳,高兴地说:“七国造反,我坐着驿站马车到这儿,没想到能安全到达。现在我占据荥阳,荥阳以东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他派人去殽山、渑池一带搜索,果然发现了吴国的伏兵。于是周亚夫请赵涉担任护军。

周亚夫率领军队向东北进发,到了昌邑。吴国攻打梁国打得很猛,梁国多次派使者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都不答应。梁国又派使者向景帝告状。景帝派人命令周亚夫救援梁国,周亚夫还是不执行诏令,坚守营垒,就是不出去迎战;却派弓高侯等人率领轻骑兵从淮泗口出发,绕到吴、楚军队后面,切断他们的运粮通道。梁国派中大夫韩安国和楚国丞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张羽作战勇猛,韩安国沉稳持重,这才稍微挫败了吴军。吴军想往西进军,梁国坚守城池,他们不敢往西,就冲向周亚夫的军营,到了下邑,想和周亚夫交战。周亚夫坚守营垒,就是不跟他们打。吴军粮食吃完了,士兵们饿得不行,多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来。周亚夫军营中夜里突然有人受惊,士兵们互相攻击,混乱一直蔓延到主帅营帐前,周亚夫却稳稳地躺着,就是不起来,过了一会儿,军营又安定下来。吴军假装攻打营垒东南方,周亚夫却派人防备西北方,结果吴军的精兵果然冲向西北,但攻不进去。吴、楚的士兵好多都饿死或者叛逃了,于是只好退兵。二月,周亚夫派出精兵追击,把叛军打得大败。吴王刘濞扔下军队,带着几千名壮士趁夜逃跑;楚王刘戊自杀。

吴王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吴国大臣田禄伯担任大将军。田禄伯说:“咱们把军队都集中起来往西进攻,没有别的出奇的路线,很难立下大功。我希望能带领五万人,沿着长江、淮河逆流而上,占领淮南、长沙,进入武关,和大王会合,这也算是一条奇计啊。”吴王太子劝谏说:“父王是以造反为名起兵,这军队可不能随便交给别人,万一别人也背叛您,怎么办呢?而且单独带领一支军队行动,会有很多麻烦,只会削弱自己的力量!”吴王就没答应田禄伯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