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汉纪八 孝景皇帝皇帝下(第2页)
郦寄将军的军队到了赵国,赵王带兵退回邯郸城坚守。郦寄攻打了七个月,都没能攻下。匈奴听说吴、楚战败,也不愿意再进边境。栾布打败齐国的叛军后,和郦寄的军队会合,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被水冲坏,赵王刘遂自杀。
景帝认为齐王一开始是想好好坚守的,后来被迫参与谋反,不是他的本意,就召来齐孝王的太子刘寿,立他为齐王,也就是齐懿王。
济北王也想自杀,希望能保全妻子儿女。齐国人公孙玃对济北王说:“请让我试着去跟梁王说明大王您的情况,向天子传达您的心意。要是说了不管用,您再自杀也不迟。”公孙玃就去见梁王,说:“济北国这个地方,东边挨着强大的齐国,南边受吴、越牵制,北边又受燕、赵威胁,简直就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它的力量既不足以自保,也没能力抵御敌寇,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来应对灾难。就算当初跟吴国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也不是真心想跟着造反。要是济北王当时表明态度,坚决不跟吴国合作,那吴国肯定会先经过齐国,吞并济北,再联合燕、赵,这样一来,崤山以东的诸侯联盟就紧密结合,没有破绽了。如今吴王联合诸侯的军队,驱使着一群乌合之众,向西跟天子对抗,只有济北王坚守气节不投降。这让吴国失去盟友,孤立无援,只能一步步走向失败,最终土崩瓦解,说不定这其中也有济北王的功劳呢。就凭小小的济北国,却要跟诸侯争强,这就好比用小羊、小牛的弱小力量去对抗虎狼一样的敌人。济北王坚守职责,不屈不挠,这可是绝对忠诚啊。有这样的功劳和忠义,还被皇上怀疑,搞得小心翼翼,担惊受怕,让其他诸侯也有了不敢尽忠的想法,这对国家可不利。我担心其他诸侯以后都不敢坚守职责了。我想来想去,能穿过西山,经过长乐宫,直达未央宫,捋起袖子为济北王仗义执言的,恐怕只有大王您了。这样一来,对上您有保全济北国的功劳,对下又有安抚百姓的好名声,您的仁德深入人心,恩泽无穷无尽,希望大王您好好考虑一下。”梁王听了很高兴,派人赶紧把这事儿报告给景帝。济北王因此没有被治罪,还被改封到菑川。
河间王的太傅卫绾攻打吴、楚叛军立了功,被任命为中尉。卫绾以前以中郎将的身份侍奉汉文帝,为人淳朴谨慎,没什么别的毛病。景帝当太子的时候,召集文帝身边的人喝酒,卫绾就称病没去。汉文帝快去世的时候,嘱咐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你要好好对待他。”所以景帝也很宠信他。
夏天六月乙亥日,景帝下诏说:“官吏和百姓因为被吴王刘濞等人连累而应当受罚的,以及逃亡的士兵,都赦免他们。”景帝想让吴王弟弟德哀侯刘广的儿子继承吴国的王位,让楚元王的儿子刘礼继承楚国的王位。窦太后说:“吴王是个长辈,本应该给宗室做个好榜样,可他却带头领着七国叛乱,搅乱天下,怎么能让他的后代继承王位呢!”窦太后不同意立吴王的后代,只同意立楚国的后代。乙亥日,景帝把淮阳王刘馀改封为鲁王,把汝南王刘非改封为江都王,让他统治原来吴国的土地;立宗正刘礼为楚王;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刘胜为中山王。
评论
七国之乱的平定,如同给西汉王朝的政治格局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各方势力的命运在这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西汉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