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汉纪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第3页)
汉武帝又喜好亲自搏击熊、猪,追逐野兽。司马相如上疏劝谏说:“我听说物有同类而能力不同的,所以力气着称的有乌获,敏捷着称的有庆忌,勇猛着称的有孟贲、夏育。我私下认为,人确实有这样的,兽也应该如此。如今陛下喜好跨越险阻,射击猛兽,若突然遇到凶猛的野兽,在险地受惊,侵犯天子车驾,车来不及掉头,人来不及施展技巧,即使有乌获、逄蒙的技艺也无法使用,就连枯木朽株都能成为祸害。这如同胡、越之敌从车轮下兴起,羌、夷之患接踵而至,难道不危险吗!即使万无一失,也本非天子所应接近。即使清道而行,在中路奔驰,仍时有马嚼子断裂的变故,何况跋涉丰草,驰骋丘陵,前有猎兽之乐,内无防患之意,其危害不难预见。看轻万乘之尊的安全,以出入万分之一危险的道路为娱,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这样做。明智者能预见未萌之祸,智慧者能避开无形之危,灾祸本就多藏于隐微之处,在人们疏忽时发作。所以俗语说:‘家累千金,不坐屋檐下。’这话虽小,可以喻大。”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好。
评论
这段文字展现了汉武帝即位初期的政治博弈与时代特征。建元二年至三年间,朝堂围绕“崇儒”与“尊道”展开激烈交锋:窦太后借黄老思想压制儒学新政,导致赵绾、王臧自杀,窦婴、田蚡罢官,凸显汉初政治中后宫势力对皇权的制约。而汉武帝通过启用石奋等恭谨之臣,既平衡了窦太后的压力,也为后续改革埋下伏笔。
在统治策略上,汉武帝展现出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他借田蚡之口暗中拉拢淮南王,又因窦太后干预暂时妥协,体现政治权谋;另一方面,对闽越攻东瓯事件,他突破“太尉不足与计”的常规,派庄助持节调兵,开创了以“节”代“虎符”的军事调度特例,彰显集权意志。同时,微服私行、修建上林苑等行为,既暴露了帝王的个人享乐需求,也反映出皇权对社会资源的支配力扩张。
思想文化领域,儒家与黄老的冲突之外,东方朔、司马相如等文臣以谏言、辞赋参与政治,形成“以文干政”的独特模式。东方朔直谏上林苑、司马相如劝谏猎兽,虽获赏赐却未真正改变汉武帝决策,暗示文人在皇权体系中的有限作用。而“罢黜百家”的前奏已在悄然酝酿,随着窦太后去世,儒学最终将成为正统,这一过程中皇权与思想的结合,正逐步塑造着大汉帝国的精神内核。
此外,卫子夫与卫青的崛起,打破了汉初外戚依赖宗室的传统,为寒门士人通过裙带关系跻身权力中心开辟了路径,也为后来卫氏家族的辉煌埋下伏笔。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历史细节,处处折射出汉武帝从少年天子向集权君主蜕变的轨迹,以及大汉王朝从“无为”转向“有为”的深层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