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83章 汉纪十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第2页)

以前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追求胜利的脚步不停,还想攻打匈奴。李斯劝谏说:‘不行啊。匈奴没有固定居住的城郭,也没有囤积物资的仓库,他们像鸟儿一样迁徙,很难控制。如果派轻装部队深入,粮食必然断绝;如果带着粮食行军,又因为辎重太多而贻误战机。就算得到他们的土地,也没什么好处;得到他们的百姓,也没办法调教并守住。打了胜仗一定要杀死他们,这不是为民父母该做的事;使中原地区疲惫不堪,只是为了让匈奴称心快意,这可不是长久之计。’秦始皇不听,就派蒙恬带兵攻打匈奴,开辟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作为边界。但那片土地本就是水泽、盐碱地,不长五谷。之后又征发天下成年男子去守卫北河,军队在外暴露十多年,死的人数都数不清,最终还是没能越过黄河向北推进。这难道是因为人力不足,武器装备不齐全吗?是形势不允许啊。又征调天下百姓急速转运粮草,从东陲、琅邪等沿海郡县,辗转运输到北河,大概要耗费三十钟粮食才能运到一石。男子拼命耕种,也不够供应粮饷,女子纺纱织布,也不够做营帐帷幕。百姓疲惫不堪,孤寡老弱都无法得到赡养,道路上死去的人随处可见,天下百姓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背叛秦朝的。

等到高皇帝平定天下,在边境地区开拓土地,听说匈奴聚集在代谷之外,就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劝谏说:‘不行啊。匈奴的习性,像野兽一样聚集,像鸟儿一样分散,追赶他们就像捕捉影子一样。现在以陛下您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觉得很危险。’高皇帝不听,于是向北进军到代谷,果然发生了平城之围。高皇帝大概非常后悔,就派刘敬去缔结和亲的盟约,之后天下才不再有战争之事。

匈奴很难制服,不是这一代才这样;抢劫侵犯,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方式,这是他们的天性。上溯到虞、夏、殷、周时期,本来就不按对待普通人的方式来要求他们,而是像对待禽兽一样畜养他们,不把他们看作和中原人一样。如果不借鉴虞、夏、殷、周的做法,却遵循近代的错误,这是我最担忧的,也是百姓所困苦的地方。”

严安上书说:“当今天下的百姓,使用财物奢侈浪费,车马、衣服、住宅,都竞相装饰得很华丽。调配五声使其有节奏,混杂五色使其有花纹,把多种美味摆在面前,以此来向天下展示自己的欲望。百姓的心理,看到美好的东西就想要,这是在引导百姓奢侈啊;奢侈却没有节制,就会无法供给,百姓就会离开农业这个根本,而去追求商业这些末节。末节的东西不能平白得到,所以士大夫们不怕欺诈,持刀的人甚至以杀人抢劫为荣,而世人却不觉得羞愧,因此犯法的人越来越多。我希望能为百姓制定制度来防止他们过度奢侈,使贫富之间不互相炫耀,从而让他们内心平和;人心稳定了,盗贼就会减少,刑罚也会减少,阴阳和谐,万物就会繁盛。以前秦始皇心意放纵,想威震海外,派蒙恬带兵向北攻打匈奴,又派尉屠睢率领水军攻打南越。在那个时候,秦朝北边与匈奴结怨,南边在南越陷入困境,军队驻扎在无用之地,前进了却无法后退。过了十多年,成年男子都穿上铠甲打仗,成年女子转运物资,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在路边树上上吊自杀,死的人接连不断。等到秦始皇驾崩,天下大乱,秦朝灭亡,这就是穷兵黩武的灾祸啊。所以周朝因为太弱而灭亡,秦朝因为逞强而灭亡,这都是不知道变通带来的祸患。现在我们开辟西夷,让夜郎来朝拜,使羌、僰归降,夺取薉州,修建城邑,深入匈奴境内,烧毁他们的龙城,议论的人都赞美这些事。但这只是臣子的利益,并非对天下有利的长久之计。”

徐乐上书说:“我听说天下的祸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从古到今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