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85章 汉纪十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第2页)

公孙弘盖布被子,吃饭也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汲黯就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那么多,却盖布被子,这不是装样子嘛!”汉武帝就问公孙弘,公孙弘赶紧认错说:“确实有这事儿。九卿之中跟我关系好的,没人比得上汲黯。今天他在朝廷上质问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身为三公却盖布被子,跟小官吏没区别,这确实是我故意装样子,想博个好名声,就像汲黯说的那样。而且要不是汲黯这么忠诚,陛下您哪能听到这些真话呀!”汉武帝觉得公孙弘很懂得谦让,对他就更好了。

三月,汉武帝大赦天下。

夏天四月丙子日,汉武帝封匈奴太子于单为涉安侯,可没过几个月,于单就死了。

当初,有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月氏人以前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后来匈奴的冒顿单于把他们打败了。老上单于还杀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做成喝酒的器具。剩下的月氏人就逃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他们特别恨匈奴,一直想找人一起攻打匈奴,可没找到伙伴。”汉武帝就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汉中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征。张骞从陇西出发,直接穿过匈奴的地盘,结果被单于抓住了,扣了他十多年。后来张骞找机会逃了出来,朝着月氏所在的西方跑,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国。大宛国早就听说汉朝很有钱,一直想跟汉朝往来,可没机会。见到张骞,他们特别高兴,就给张骞安排了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辗转把他送到大月氏。这时候大月氏的太子已经当了国王,他们打败了大夏国,瓜分了大夏的土地,在那里定居下来。当地土地肥沃,很少有敌人侵扰,大月氏人已经没什么心思报复匈奴了。张骞在那待了一年多,始终没能说动大月氏跟汉朝一起攻打匈奴,只好往回走。他沿着南山走,想从羌人的地盘回去,结果又被匈奴抓住了,又被扣了一年多。正好赶上伊稚斜单于驱逐于单,匈奴国内大乱,张骞就和堂邑氏的家奴甘父一起逃回了汉朝。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刚出发的时候带了一百多人,这一走就是十三年,最后只有他们两个人活着回来。

匈奴派几万骑兵入侵汉朝边境,杀了代郡太守恭,还掳掠了一千多人。

六月庚午日,皇太后去世。

秋天,汉朝停止对西夷的经营,只设置了南夷、夜郎两个县和一个都尉,让犍为郡自己做好防守,集中力量修筑朔方城。

匈奴又入侵雁门郡,杀掠了一千多人。

这一年,中大夫张汤当上了廷尉。张汤这人很狡猾,喜欢耍心眼儿算计人。当时汉武帝正崇尚儒家学说,张汤就假装很敬仰的样子,巴结董仲舒、公孙弘这些人。他任用千乘县的儿宽为奏谳掾,用古代的法律和义理来判决疑难案件。他判案的时候,要是汉武帝想治罪的人,他就跟监、史一起把罪名定得很重;要是汉武帝想释放的人,他就跟监、史一起把罪名定得很轻,所以汉武帝很喜欢他。张汤对老朋友的子弟照顾得特别周到,去拜访各位公卿大臣,不管寒冬酷暑都不怕。所以虽然张汤判案严苛、心胸狭隘、不公正,但还是博得了一些好名声。汲黯好几次在汉武帝面前质问张汤说:“您身为正卿,对上不能发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压制天下人的邪念,让国家对上、百姓富裕,让监狱都空了,为什么要把高皇帝定下的规矩改得乱七八糟呢!照您这么干,以后都不会有子孙后代了。”汲黯经常和张汤争论,张汤辩论的时候总是抠那些法律条文里的小细节,特别苛刻。汲黯则刚正不阿,坚守自己的原则,怎么都不服气,气得大骂:“天下人都说那些舞文弄墨的刀笔吏不能当公卿,还真是这样!要是都像张汤这样,非得让天下人都吓得并拢双脚站着,斜着眼睛看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