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汉纪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第2页)
六月,汾阴有个叫锦的巫师在魏脽后土祠旁边挖到个大鼎,河东太守赶紧上报。汉武帝派人查验,发现巫师没造假,就按礼法祭祀,还把大鼎迎到甘泉宫,跟着自己走,在宗庙和祭天的时候都献上,最后藏在甘泉宫,大臣们纷纷跑来祝贺,跟过年似的。
秋天,汉武帝封常山宪王的儿子刘商为泗水王,又给刘家子孙安排了新封地。
以前条侯周亚夫当丞相的时候,赵禹是丞相史,大家都说赵禹廉洁公正,但周亚夫却不重用他,说:“我知道赵禹办事靠谱,但他执法太严苛,不适合在高位。”等赵禹当上少府,在九卿里算是严酷的;但到了晚年,官员们都争着搞严刑峻法时,他反而变得宽厚平和了。
中尉尹齐向来以敢杀敢罚出名,等他当上中尉,把吏民折腾得够呛,这一年,尹齐因为干不好工作被治罪。汉武帝又让王温舒当中尉,赵禹当廷尉。四年后,赵禹因为年纪大,被贬去当燕国丞相。
当时官场风气就是比谁更严酷,但左内史儿宽却是“清流”。他鼓励发展农业,刑罚宽松,处理案件讲究人情味,一心想赢得民心。他选拔仁厚的人当官,对下属很有人情味,也不追求虚名,结果深受吏民爱戴。收租税的时候,他会根据百姓情况灵活处理,甚至允许百姓缓交、借贷,所以租税经常收不齐。后来有军事行动需要征调物资,左内史因为交租税没达标,按规定要被免职。百姓听说儿宽要被免官,都怕失去这么好的官,大户人家用牛车拉,小户人家自己挑着,排着队来交租,队伍都没断过,最后儿宽的考核反而成了第一,汉武帝也对他刮目相看。
早年南越文王派儿子赵婴齐到长安当人质,赵婴齐在长安娶了邯郸樛氏女子,生下儿子赵兴。南越文王去世后,赵婴齐继位,把他爹自封的“武帝”玉玺藏起来,还上书请求立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汉朝多次派使者暗示赵婴齐来长安朝见,可赵婴齐喜欢在南越自己说了算,怕到长安被汉朝管着,就一直称病不去。赵婴齐死后,谥号明王,太子赵兴继位,他母亲成了太后。
这太后在没嫁给赵婴齐之前,和霸陵人安国少季谈过恋爱。这一年,汉武帝派安国少季去劝南越王和太后入朝,像内地诸侯一样服从汉朝,还派能说会道的终军等去传达旨意,勇士魏臣等人辅助决策,卫尉路博德带兵在桂阳驻扎接应。南越王年纪小,太后又是中原人,安国少季一去,两人旧情复燃,这事南越国人大多知道了,很多人都不支持太后。太后怕国内生乱,也想靠汉朝撑腰,就多次劝南越王和群臣归附汉朝,还借着汉朝使者上书,请求像内地诸侯一样,三年朝见一次,撤掉边境关卡。汉武帝同意了,赐给南越丞相吕嘉银印,还有内史、中尉、太傅的官印,其他官职南越可以自己任命;废除南越原来的黥刑、劓刑,采用汉朝法律。汉朝使者都留在南越,帮忙安抚。
汉武帝又跑到雍地准备祭天,有人说:“五帝是泰一的助手,应该先立泰一神,皇上再亲自祭祀。”汉武帝正犹豫呢,齐人公孙卿跳出来说:“今年挖到宝鼎,冬天辛巳初一早晨是冬至,和黄帝那时候一样。”还拿出一本札书说:“黄帝得到宝鼎那年,也是己酉初一早晨冬至,过了三百八十年,黄帝就成仙升天了。”通过汉武帝宠爱的人把这话递了上去。汉武帝一看大喜,召见公孙卿询问,公孙卿说:“这书是申公给我的,申公说:‘汉朝兴起后又到了和黄帝时期一样的大运,汉朝的圣人就在高祖的孙子或者曾孙辈。宝鼎出现就意味着能和神灵相通,黄帝在明庭接待众神,明庭就是甘泉宫。黄帝采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鼎,鼎铸成后,有条龙垂下胡须来接黄帝,黄帝骑上龙,带着群臣、后宫七十多人一起升天了。’”汉武帝感叹:“要是我能像黄帝一样成仙,抛弃老婆孩子就跟脱鞋一样简单!”立马封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去太室山迎接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