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第2页)
这时候李陵的军队处境越来越危急,匈奴骑兵多,一天要打几十仗,汉军又杀伤了两千多匈奴。匈奴人眼看占不到便宜,都想撤了,结果出事了!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因为被校尉羞辱,一气之下投降了匈奴,还把汉军的底细全抖了出来:“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弓箭也快用光了,现在只有将军部下和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带八百人在前面开路,用黄旗和白旗当标志。只要派精锐骑兵用箭射击,肯定能攻破!”单于一听大喜过望,立刻让骑兵全力进攻,还大声喊话:“李陵、韩延年,赶紧投降!”然后堵住汉军退路,发起猛攻。李陵的军队在山谷里,匈奴在山上,箭像下雨一样射下来。汉军继续往南撤,还没到鞮汗山,一天就把五十万支箭全射光了,只能扔掉战车。此时剩下三千多士兵,大家砍下车辐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退到山下,进入狭窄的山谷。单于堵住汉军后路,从高处往下扔石头,士兵死伤无数,根本没法前进。
天黑后,李陵换上便装,独自走出营寨,拦住想要跟随的人:“都别跟着,我一个人去取单于的脑袋!”过了好久,李陵才回来,长叹一声:“兵败了,只能死战了!”于是下令砍断所有旌旗,把珍宝埋在地下。李陵感叹道:“要是还有几十支箭,我们就能突围了。现在没武器再战,等天亮就得被俘虏。大家分散突围,或许还有人能逃回去向天子报告!”他让士兵每人带两升干粮、一块冰,约定在遮虏障会合。半夜时分,李陵击鼓召集士兵,鼓却没响。无奈之下,李陵和韩延年上马,带着十几名壮士突围,几千匈奴骑兵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仰天长叹:“我没脸回去见陛下了!”最终选择投降。剩下的士兵四处逃散,逃回边塞的只有四百多人。
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守军把消息上报朝廷。汉武帝一开始还盼着李陵能死战到底,后来听说他投降了,气得不行,把陈步乐叫来责问,陈步乐吓得自杀了。满朝大臣也都跟风指责李陵,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却力挺李陵:“李陵侍奉亲人孝顺,对士兵讲信义,常常为了国家不顾生死,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品德,有国士的风范。现在他一次行动失败,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就落井下石,实在让人痛心!况且李陵只带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抗击数万敌军,打得匈奴救死扶伤都忙不过来,匈奴发动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一起围攻。他转战千里,箭射完了,退路也断了,士兵们拉着空弓,冒着敌人的兵刃,还坚持向北死战,能让士兵如此拼命,就算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兵败被俘,但他所取得的战果,也足以昭示天下。他不死,应该是想找机会立功报答汉朝!”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胡说八道,是想诋毁李广利,为李陵开脱,直接下令对司马迁施以腐刑。
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又后悔没给李陵派援军,说:“李陵出兵的时候,就该直接让强弩都尉去接应,就因为提前下了那道诏书,才让老将生出了坏心思!”于是派使者去慰问赏赐那些从战场上逃回来的士兵。
汉武帝一直用法令制度管理臣民,还特别重用酷吏。各郡、国的二千石官员也大多严酷残暴,导致百姓越来越不把法律当回事,犯法的人越来越多。东方地区盗贼蜂拥而起,大的团伙有几千人,他们攻打城池,抢夺兵器库的武器,释放死囚,绑架、侮辱郡太守、都尉,杀死二千石官员;小的团伙也有几百人,在乡里抢劫掠夺,多得数都数不清,路上都没法正常通行了。汉武帝一开始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去镇压,根本不管用;后来又派光禄大夫范昆和原来的九卿张德等人,穿上绣衣,拿着符节和虎符,调兵遣将去攻打。虽然斩杀了一些大的团伙,有的地方斩首多达一万多级,还依法处死了那些给盗贼提供通行、饮食的连坐者,有些郡处死的人多达几千。但过了几年,也只是抓到一些盗贼头目,那些逃散的盗贼又重新聚集在山川险要之处,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没办法,汉武帝只好制定《沈命法》,规定:“盗贼兴起却没发觉,或者发觉了却没抓到规定数量的,从二千石官员到小吏,负责的人都得死!”这规定一出,小吏们怕被处死,就算发现盗贼也不敢上报,担心抓不到人连累上级官府,官府也让他们别声张。所以盗贼越来越多,上下级互相隐瞒,都用文书来逃避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