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117章 汉纪十六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第2页)

御史大夫魏相呈上密封的奏章说:“国家刚刚失去大将军,应该表彰功臣来镇抚各藩国,不要让重要职位空缺,以免引发争权。应该任命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将军,但不要让他兼任光禄勋的职务;任命他的儿子张延寿为光禄勋。”汉宣帝也有这个想法。夏天四月戊申日,任命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管尚书事务。

凤凰聚集在鲁国,周围还有很多鸟跟随。汉宣帝大赦天下。

汉宣帝一直想着报答大将军霍光的恩德,就封霍光哥哥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让他以奉车都尉的身份兼管尚书事务。魏相通过昌成君许广汉向汉宣帝呈上密封奏章,说:“《春秋》这本书批评世袭卿位的做法,厌恶宋国三代人都担任大夫以及鲁国季孙家族专权的行为,因为这些都会危害国家,导致国家动荡。从汉武帝后元年间以来,王室的权力旁落,朝政都由宰相掌控。如今霍光去世,他的儿子又担任右将军,侄子掌握着关键权力,兄弟、女婿们占据着重要权势职位,还掌管着兵权,霍光的夫人霍显和女儿们都能自由出入长信宫,甚至能在夜里奉诏出入宫门,行为骄奢放纵,恐怕这样下去会失去控制。应该想办法削弱他们的权力,打破他们可能的阴谋,以此巩固国家万世的基业,保全功臣的后代。”按照以往惯例,给皇帝上书的人都要准备两份奏章,其中一份标明“副”字,负责尚书事务的人先打开副封看,如果奏章内容不好,就把它扣下不上奏。魏相又通过许广汉向汉宣帝建议取消副封,以防止奏章被隐瞒。汉宣帝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下诏任命魏相为给事中,采纳了他所有的建议。

汉宣帝出身民间,深知百姓生活的艰难。霍光去世后,他开始亲自处理朝政,振奋精神治理国家,每五天就上朝听政一次。从丞相以下的官员各自履行职责,向汉宣帝奏报事务,详细陈述自己的想法,汉宣帝则考察他们的能力和政绩。侍中、尚书等官员如果有功劳应该升迁,或者有特别好的表现,汉宣帝就会优厚地赏赐他们,甚至惠及他们的子孙,而且这种待遇始终不变。朝廷的关键事务处理得周密严谨,各种规章制度完备,上下相处和谐,没有敷衍了事的风气。每当任命刺史、太守、国相这些官员时,汉宣帝都会亲自召见询问,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想法,等他们离开后,再考察他们的行为是否和所说的话相符,如果发现有名不副实的情况,一定会弄清楚原因。汉宣帝常常说:“老百姓之所以能安心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没有叹息、愁苦、怨恨的情绪,是因为政治清平,诉讼能够得到公正处理。能和我一起做到这些的,大概只有优秀的郡守吧!”他认为太守是治理百姓的根本,如果频繁更换,下面的百姓就会不安;百姓知道郡守任职时间长,没办法欺骗他们,才会听从教化。所以,如果郡守治理有成效,汉宣帝就会下诏书勉励,增加他们的俸禄,赏赐黄金,有的还会封爵为关内侯;如果公卿职位有空缺,就从受到表彰的郡守中,按照顺序选拔任用。因此,在汉朝时期,优秀的官吏在这个时候特别多,被称为中兴。

匈奴的壶衍鞮单于去世,他的弟弟左贤王即位,成为虚闾权渠单于。虚闾权渠单于立右大将的女儿为大阏氏,废黜了前单于宠爱的颛渠阏氏。颛渠阏氏的父亲左大且渠心怀不满。当时,汉朝因为匈奴无力侵犯边境,就撤掉了塞外的各个城堡,让百姓休养生息。单于听说后很高兴,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和汉朝和亲。左大且渠心里不想让这件事成功,就说:“之前汉朝使者来的时候,后面就跟着军队。现在我们也效仿汉朝,先发兵,再派使者去。”于是他自己请求和呼卢訾王各率领一万骑兵,向南靠近汉朝边塞打猎,等碰面后一起进入汉朝边境。还没走到,正好有三个匈奴骑兵逃到汉朝投降,说匈奴想要入侵。于是汉宣帝下诏调遣边境骑兵驻扎在要害之处,派大将军军监治众等四人率领五千骑兵,分成三队,出塞各几百里,各捕捉了几十个匈奴人后返回。当时匈奴逃走了三个骑兵,不敢进入汉朝边境,就带兵离开了。这一年,匈奴遭遇饥荒,人口和牲畜死亡了十分之六七,又派出两批各一万骑兵防备汉朝。这年秋天,匈奴之前在西方占领的左地,那里的君长以下数千人赶着牲畜迁徙,和汉朝的瓯脱发生战斗,双方死伤很多,最后这些匈奴人就向南投降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