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汉纪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第2页)
原来的宗正刘向上疏说:“郅支单于囚禁杀害我们汉朝的使者和官兵,多达上百人,这事儿在外国传得沸沸扬扬,严重损害了我们汉朝的威严和声誉,大臣们都很痛心。陛下当时就很生气,一心想把他干掉,这想法从来没忘过。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秉承陛下的旨意,依靠神灵保佑,统领各蛮夷的君主,召集各城郭的军队,出生入死,深入绝境,最后打到康居,攻破了郅支单于的三重城池,拔掉了歙侯的旗帜,斩下了郅支单于的脑袋,把他的头挂在万里之外示众,在昆仑山以西扬我大汉国威,洗刷了谷吉被杀的耻辱,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让所有的蛮夷都害怕得服服帖帖,没有不震惊的。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单于被杀,又高兴又害怕,赶紧赶来归附,向汉朝称臣,愿意世世代代守卫北方边境。甘延寿和陈汤建立了千年难得的功劳,让国家万世安宁,大臣们的功勋没有比他们更大的了。以前周朝大夫方叔、吉甫为周宣王诛杀猃狁,使得各蛮夷都顺从了周朝,有诗说:‘战车行进声隆隆,如同雷霆震天响。显赫忠信的方叔,征伐猃狁,蛮荆闻风来归降。’《易经》里也说:‘嘉奖斩杀首恶之人,其他不顺从的都会来归附。’说的就是赞美诛杀首恶,那些不听话的就都老实了。现在甘延寿和陈汤的诛杀行动造成的震动,就算是《易经》里说的斩首要恶,《诗经》里说的如雷霆般的威力,都比不上啊。评定大功劳的人,不会去计较他的小过错;推举大贤能的人,不会去挑剔他的小瑕疵。《司马法》里说:‘军队的奖赏不超过一个月。’这是为了让百姓能快点得到做好事的好处,重视战功,重用人才。吉甫凯旋的时候,周朝给了他丰厚的赏赐,诗里说:‘吉甫欢宴多欣喜,接受赏赐多福气。从镐京归来,路途遥远。’从千里之外的镐京回来,都觉得路途遥远,更何况甘延寿和陈汤是从万里之外回来,他们的辛劳可想而知。可甘延寿和陈汤不但没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埋没了他们舍生忘死的功劳,长时间被刀笔吏刁难,这可不是鼓励功臣、激励将士的办法啊。以前齐桓公,先是有尊奉周朝的功劳,后来又有灭掉项国的罪过,但君子认为他的功劳可以掩盖过错,就替他隐瞒了。贰师将军李广利,损失了五万军队,耗费了亿万钱财,经过四年的辛劳,才得到三十匹骏马,就算他斩了大宛王毋寡的脑袋,都抵不上耗费的东西,而且他个人的罪恶也不少;但汉武帝觉得他是万里征伐,就不追究他的过错,还封了两个侯,任命了三个卿,提拔了一百多个二千石的官员。现在康居这个国家,比大宛还强大,郅支单于的名号,比大宛王还重要,他杀使者的罪过,比大宛王扣留汉朝的马严重多了。可甘延寿和陈汤没动用多少汉朝的兵力,没耗费多少粮食,和贰师将军比起来,他们的功德要强上百倍。再说,常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攻打乌孙,郑吉迎接主动来投降的日逐王,他们都得到了封地和爵位。所以说论威武勤劳,甘延寿和陈汤超过了方叔、吉甫;论功劳掩盖过错,他们比齐桓公、贰师将军做得还好;论近期的功绩,他们比安远侯郑吉、长罗侯常惠还高。但他们的大功劳没得到彰显,小过错却到处传扬,我实在觉得痛心!应该赶紧解除对他们的审查,让他们能自由出入宫廷,赦免他们的过错,给他们尊贵的爵位,来鼓励有功之人。”
于是皇帝下诏赦免甘延寿、陈汤的罪过,不再追究,还让公卿们商议给他们封侯的事儿。有人认为应该按照军法里捕杀单于的规定来封赏。匡衡和石显却觉得“郅支单于本来就是逃亡在外,在绝远之地盗用单于名号,又不是真正的单于”。皇帝就参考安远侯郑吉的旧例,打算封给他们千户。匡衡和石显又出来反对。夏天四月戊辰日,皇帝还是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给陈汤关内侯的爵位,每人食邑三百户,另外又赏赐黄金百斤。任命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这时候杜钦上疏,追述冯奉世以前攻破莎车的功劳。皇帝觉得那是先帝时候的事儿了,就不再追录。杜钦是以前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