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173章 汉纪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第2页)

前凉州刺史杜邺以贤良方正的身份回答皇帝的策问说:“我听说阳尊阴卑,这是天道。所以男子即使地位低贱,在各自家中也是阳;女子即使尊贵,在国家中仍是阴。所以礼明确了女子三从的道义,就算有文母那样的德行,也必须依附于儿子。以前郑伯顺从姜氏的欲望,最终有叔段篡夺国家的灾祸;周襄王受惠后逼迫,遭遇流亡郑国的危险。汉朝建立后,吕太后偏袒亲属,几乎危及国家。我看陛下您约束自己、生活节俭,想要和天下人一起开创新局面,然而吉祥的征兆没有出现,却发生了日食、地震。按照《春秋》记载,灾异现象是上天通过各种迹象来表达意思。日食,表明阳被阴侵犯。坤代表地,代表土,代表母亲,以安静为美德;地震,就是阴不安静的表现。这些征兆非常明显,我怎敢不直言呢!以前曾子问顺从父命的道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孔子赞赏闵子骞遵守礼仪,不随便顺从父母,所做的事都合乎道理,所以别人无法离间。现在外戚家的兄弟们,不管贤能与否,都在宫中侍奉陛下,分布在各个职位上,有的掌管军事护卫,有的率领军队屯守,陛下的宠爱都集中在一家,这种显贵的程度,是世间少见少闻的。甚至同时设置大司马、将军的官职,就算皇甫氏再强盛,三桓在鲁国再显赫,鲁国为此设立三军,也比不上现在的情况!就在任命他们的那天,出现了日食。日食不在前后,偏偏在任命时发生,这表明陛下谦逊,没有独断专行,接受的旨意不止一个,说的话就听,想要的就满足,有罪恶的人不受到惩罚,没有功劳能力的人都能得到官爵,这种风气逐渐积累,过错就在这里,希望能让陛下清楚明白,有所觉悟。以前诗人讽刺、《春秋》讥讽的,就是类似这样的现象,大概不是其他原因。从后世看前代,会愤怒地指责。等到自己做这些事时,却不能以史为鉴,就觉得自己做得对,这是考虑不周啊。希望陛下更加精诚,回想即位之初的做法,做事多参考古代,让百姓安心,那么百姓们都会喜悦,上帝和众神也会收起愤怒,吉祥福禄,怎么会不回报您呢!”

汉哀帝又征召孔光到公车府,询问关于日食的事情,任命他为光禄大夫,俸禄为中二千石,加官给事中,地位仅次于丞相。当初,王莽回到封国后,闭门不出,自我约束。他的次子王获杀了一个奴仆,王莽严厉斥责王获,让他自杀。在封国三年,官吏和百姓上书为王莽鸣冤的有上百人。到这时,贤良周护、宋崇等在回答策问时,又极力颂扬王莽的功德。汉哀帝于是征召王莽和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城,侍奉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