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汉纪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第2页)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 辛亥年)
夏天,四月戊午日,大司徒王况去世。
五月丁丑日,刘秀下诏,司徒、司空都去掉“大”字,把大司马改为太尉。骠骑大将军兼代理大司马刘隆当天被罢免,刘秀任命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北匈奴派使者到武威请求和亲,刘秀召集公卿在朝堂上商议,没有得出结论。皇太子说:“南单于刚刚归附,北匈奴害怕被讨伐,所以竖着耳朵听消息,争着想要归降。现在我们没能出兵,却反而和北匈奴交往,我担心南单于会产生二心,而且北匈奴那些想要投降的人也不会再来了。”刘秀觉得有道理,告诉武威太守不要接受北匈奴的使者。
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说:“匈奴贪图利益,没有礼义信用,穷困的时候就向我们叩头,安稳的时候就来侵犯抢掠。现在匈奴人畜因瘟疫死亡,又遭遇旱灾蝗灾,土地荒芜,疲惫困乏没有力量,抵不上中原的一个郡,他们的生死全都掌握在陛下手中。福气不会再来,时机容易失去,难道应该只坚持推行文治而放弃武备吗?现在命令将领到边塞,多给奖赏,告知高句丽、乌桓、鲜卑攻打匈奴左边,征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的羌人、胡人攻打匈奴右边,这样的话,消灭北匈奴,用不了几年。我担心陛下出于仁爱不忍心,谋臣们又犹豫不决,让万世传颂的刻石记功的伟大功业不能在圣明的时代建立!”刘秀下诏回复说:“《黄石公记》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舍弃近处去谋划远方,劳累却没有功效;舍弃远方去谋划近处,安逸而且有好的结果。所以说,一心扩充土地的会使土地荒芜,一心推广德政的会使国家强大,守护自己所有的能安宁,贪图别人所有的会变得残暴。实行残暴灭绝的政策,即使成功也必定失败。’现在国家没有完善的政策,灾变不断,百姓惊恐不安,自身都难保,却还想着去远方处理边疆事务!孔子说:‘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况且北匈奴还很强大,而且那些关于屯田和边境警备的传闻,常常不符合实际。如果真的能用天下一半的力量消灭强大的敌寇,难道不是最大的心愿!但如果时机不对,不如让百姓休养生息。”从此各位将领没人敢再谈论军事方面的事。
刘秀向赵熹询问长治久安的计策,赵熹请求让各位诸侯王前往自己的封国。冬天,刘秀开始送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前往封国。这一年,刘秀的舅舅寿张恭侯樊宏去世。樊宏为人谦和柔顺,敬畏谨慎,每次朝会,总是提前到达,伏地等待事务;他上奏对国家有利应办的事,都是亲手书写,写完后就销毁草稿;在朝堂上被皇帝询问,不敢当众回答。宗族的人受到他的感化,从来没有犯法的。刘秀非常敬重他。等到樊宏病重,留下遗言要薄葬,不使用任何陪葬品。他认为棺柩一旦埋葬,就不应该再被看到,如果棺木腐朽,会让孝子伤心,所以让自己和夫人同坟不同穴埋葬。刘秀赞赏他的遗言,把遗书给百官看,还说:“现在如果不顺从寿张侯的心意,就无法彰显他的品德;而且等我去世后,也想以他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