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汉纪四十一 孝殇皇帝(第2页)
八月辛卯日,皇帝驾崩。到了癸丑日,就在崇德前殿把皇帝入殓停灵。当时,太后和她哥哥车骑将军邓骘、虎贲中郎将邓悝等人,在宫里秘密商量大事,定好了计策。当天夜里呢,就派邓骘拿着符节,坐着那种高级的王青盖车,去接清河王的儿子刘祜,还让刘祜在殿里先斋戒着。
第二天,皇太后坐镇崇德殿,百官都穿着喜庆的衣服陪着。接着就把刘祜拉上来,拜他为长安侯。然后又下诏书,让刘祜当孝和皇帝的继承人,还写了册封的命令。官员读完命令,太尉就把玉玺啥的献上,刘祜就这么登基当皇帝啦,不过太后还是掌握着实权,继续管事。
太后还专门给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下诏说:“我每次看以前的历史,那些外戚的门客老是捣乱,不奉公守法,老百姓可受苦了。为啥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你们这些执法的太懈怠,不赶紧处罚他们。现在车骑将军邓骘他们虽然挺恭敬顺从的,但他们家族人多,亲戚也不少,那些门客里有不少狡猾的,老是违反禁令。你们可得好好管管,别包庇他们。”从这以后,只要是太后亲属犯了罪,那可一点都不宽容。
九月,六个州都发大水了。
丙寅那天,把孝殇皇帝埋在了康陵。因为连着遭遇大丧事,老百姓被劳役折腾得挺苦,所以陵墓里那些秘密的陪葬品,还有各种工程,都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乙亥这天,陈留那儿还掉下来陨石了。
又下诏让北地的梁慬当西域副校尉。梁慬走到河西的时候,正好赶上西域那些国家造反,在疏勒围攻都护任尚。任尚赶紧上书求救,朝廷就命令梁慬带着河西四郡的羌人、胡人那五千骑兵赶紧去救。结果梁慬还没到,任尚就已经解围了。朝廷又下诏把任尚召回来,让骑都尉段禧当都护,西域长史赵博当骑都尉。段禧和赵博守着它乾城,这城太小了,梁慬觉得守不住,就忽悠龟兹王白霸,说要进去和他一起守城。白霸答应了,可龟兹的官员和老百姓都使劲儿劝他别答应,白霸不听。梁慬进去后,赶紧派人去接段禧、赵博,把军队合在一起有八九千人。结果龟兹的官员和老百姓都背叛了他们的国王,和温宿、姑墨好几万兵马一起造反,把城给围了。梁慬他们出城迎战,把叛军打得大败。这仗打了好几个月,那些胡人实在扛不住就跑了,梁慬他们乘胜追击,一共杀了一万多人,还抓了好几千俘虏,龟兹这才安定下来。
冬天十月的时候,又有四个州发大水,还下冰雹。
清河孝王刘庆病重,就上书请求死后能葬在樊濯宋贵人的坟墓旁边。十二月甲子这天,刘庆去世了。
乙酉这天,把那种特别热闹的鱼龙曼延戏给取消了。
尚书郎南阳人樊准,看到儒家的风气越来越不行了,就给朝廷上疏说:“我觉得当皇帝的不能不学习。光武皇帝那时候,接受天命让汉朝中兴,到处打仗,忙得连坐下来休息的功夫都没有,可还是放下武器学习经典,停下战马讨论治国之道。孝明皇帝处理各种政务,每件事都很用心,还特别喜欢古代的经典,对经艺很感兴趣。每次举行完飨射礼,就正儿八经地坐着自己讲解,那些儒生都在下面听着,各地的人都很高兴。还招来好多有名的儒生,安排在朝廷里,每次宴会大家就热烈讨论,一起琢磨怎么治理国家。就连期门、羽林那些武官,也都把《孝经》学得门儿清。这种风气从皇帝那儿开始,一直传到边远的地方。所以大家一说起盛世,都觉得永平年间特别好。可现在呢,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偏远地方更严重。博士都不讲课了,那些儒生都在争论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忘了对国家忠诚,只知道说些花里胡哨的话。我觉得应该赶紧下诏书,到处去找那些隐居的有学问的人,给那些儒雅的人好处,等皇帝有空的时候可以一起学习讨论。”太后觉得他说得挺对,就下诏说:“公、卿、中二千石这些官员,每人都推荐一些隐士、大儒,一定要找品行高尚的,鼓励年轻人向他们学习。挑选博士的时候,一定要选到合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