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第2页)
任城令汝南人袁安升任楚郡太守,到了楚郡后他不先到太守府,而是先去审查楚王刘英案件,审理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人,列出名单上报请求释放他们。府丞、掾史都叩头劝阻,认为“袒护依附谋反的人,按法律要与谋反者同罪,不能这么做。”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地方,太守我甘愿承担罪责,不会牵连你们。”于是分别详细上奏。明帝有所感悟,马上批复同意,因此被释放的有四百多家。
夏天,五月,封已故广陵王刘荆的儿子刘元寿为广陵侯,食邑有六个县。又封窦融的孙子窦嘉为安丰侯。
开始修建寿陵,明帝下令:“只要能让水流走就行,不要堆起坟头。我去世后,清扫地面进行祭祀,用瓦器盛水、干肉和干粮就行了。过了百日,只在四季设奠祭祀。安排几个吏卒,负责打扫。如果有人敢擅自兴建其他东西,就按照擅自议论宗庙的法律惩处。”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 壬申年)
春天,二月庚子日,明帝到东边巡视。癸亥日,在下邳举行亲耕仪式。三月,到了鲁地,前往孔子的故居,明帝亲自登上讲堂,让皇太子、诸王讲解《经》;又到了东平、大梁。夏天,四月庚子日,回到宫中。
封皇子刘恭为巨鹿王,刘党为乐成王,刘衍为下邳王,刘畅为汝南王,刘昞为常山王,刘长为济阴王;明帝亲自确定他们的封域范围,规模只相当于楚国、淮阳国的一半。马皇后说:“皇子们只有几个县的封地,按照制度不是太节俭了吗?”明帝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每年给他们二千万钱就足够了!”
乙巳日,大赦天下。
谒者仆射耿秉多次上书请求攻打匈奴,明帝因为显亲侯窦固曾经跟随他的伯父窦融在河西,熟悉边疆事务,于是让耿秉、窦固与太仆祭肜、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畤侯耿忠等人一起商议此事。耿秉说:“以前匈奴带领那些拉弓射箭、穿左衽衣服的部族,所以很难制服他们。汉武帝得到河西四郡以及居延、朔方后,匈奴失去了肥沃富饶、适合蓄养兵马的地方,羌人和胡人也分离了;后来西域也归附了汉朝;所以呼韩邪单于才到边境请求归降,当时的形势对我们很有利。如今有南单于的情况与之相似;然而西域还没有归附,北匈奴也没有出现内乱。我认为应当先攻打白山,夺取伊吾,攻破车师,派使者与乌孙等国沟通,以此来切断匈奴的右臂;伊吾也有匈奴南呼衍的一部分兵力。攻破这部分匈奴,就又好比折断了他们的左角,这样之后就可以攻打匈奴了。”明帝认为他说得很好。参与商议的人中有人认为“现在出兵白山,匈奴一定会合兵相助,我们应当再分兵到东边来分散他们的兵力。”明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十二月,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任命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手,耿忠为窦固的副手,都设置从事、司马等属官,出兵屯驻在凉州。耿秉是耿国的儿子;耿忠是耿弇的儿子;马廖是马援的儿子。
评论
永平十四年到十五年,东汉在政治、宗室、司法以及军事决策等方面发生了诸多重要事件,对东汉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