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294章 汉纪四十四 孝冲皇帝(第2页)

丙辰日,皇帝下诏说:“孝殇皇帝即位超过一年,君臣的礼仪已经完成。孝安皇帝继承了皇位,但是以前却让恭陵的位置在康陵之上,顺序颠倒了,现在要把它改正过来!”

六月,鲜卑侵犯代郡。

秋天,庐江的盗贼攻打寻阳,又去攻打盱台。滕抚派司马王章把他们打败了。

九月庚戌日,太傅赵峻去世。

滕抚继续进攻张婴。冬天十一月丙午日,打败了张婴,斩杀和俘虏了一千多人。丁未日,中郎将赵序因为胆小懦弱、虚报杀敌首级,被判处死刑。

历阳的盗贼华孟自称黑帝,攻打并杀死了九江太守杨岑。滕抚带兵进攻,打败了华孟,斩杀了华孟等三千八百人,俘虏了七百多人。至此,东南地区的盗贼都被平定,军队得胜归来。朝廷任命滕抚为左冯翊。

永昌太守刘君世,铸造了一条黄金做的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大将军梁冀。益州刺史种暠揭发并逮捕了他,派人快马向朝廷报告。梁冀因此记恨种暠。正好巴郡人服直聚集了几百人,自称天王,种暠和太守应承去讨伐抓捕,没有成功,很多官吏和百姓都受了伤。梁冀趁机陷害他们,派人逮捕了种暠和应承。李固给太后上奏章说:“我听说这次讨伐抓捕造成的伤亡,本来不是种暠和应承的本意,实在是因为下面的县吏害怕法律治罪,追捕得太急迫,才导致这样不好的结果。最近盗贼到处兴起,一直没断绝。种暠和应承因为最先揭发大奸臣反而一起受罪,我担心这样会打击州县官员揭发坏人的积极性,以后大家都互相掩饰隐瞒,再也不尽心做事了!”太后看了奏章后,赦免了种暠和应承的罪,只是免去了他们的官职。那条金蛇被送到大司农那里,梁冀向大司农杜乔借来看,杜乔不肯借给他。梁冀的小女儿去世,他让公卿大臣都去参加葬礼,只有杜乔没去,梁冀因此对杜乔怀恨在心。

评论

永嘉元年是东汉王朝权力斗争白热化的一年。幼主冲帝夭折后,外戚梁冀一手操控皇位继承,与士大夫代表李固的冲突全面爆发,而边疆与内地的叛乱虽暂被压制,却难掩王朝根基的崩塌。这一年的历史,如同一场加速上演的悲剧,处处透着权力的狰狞与时代的绝望。

皇位继承:梁冀专权与士大夫的最后抗争

冲帝夭折后,皇位继承之争成为矛盾焦点,彻底暴露了外戚专权的蛮横与士大夫的无力。

李固的“立长”之谏与梁冀的“立幼”之谋

太尉李固明确提出“择长年,高明有德,任亲政事者”,并以“周、霍立文、宣”(周勃、霍光立成年君主稳定局势)对比“邓、阎利幼弱”(邓太后、阎太后立幼主专权),直指问题核心:立长君是为国家安危,立幼主则是外戚谋私。但梁冀为保权势,执意选择八岁的渤海王之子刘缵(质帝),甚至绕开“所征诸王侯到乃发丧”的程序,仓促迎立,尽显“废立由己”的跋扈。李固的理性建议被无视,标志着士大夫在皇权交接中彻底失去话语权。

葬礼之争:制度与私欲的碰撞

李固主张将冲帝葬于顺帝宪陵茔内,依康陵制度从简,理由是“处处寇贼,军兴费广”,反对过度劳民伤财。这一建议被采纳,看似士大夫的局部胜利,实则是梁冀暂不愿在“小事”上与李固纠缠——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巩固权力上,葬礼从简与否,对其核心利益无关痛痒。

权力倾轧:梁冀对李固的诬陷与士大夫的困境

梁冀与李固的矛盾,从“立帝之争”延伸至政治全局,最终演变为对士大夫的残酷打压。

飞章诬奏:罗织罪名的卑劣手段

李固掌权后,奏免顺帝时期“不以次”任命的百余名官员,这些人怨恨之余,迎合梁冀旨意,诬告李固“因公假私”“离间近戚”“无惨怛之心”,甚至扣上“累父毁君”的大罪。诬告内容荒谬至极(如“胡粉饰貌,搔头弄姿”),却精准击中皇权时代的敏感点——“离间近戚”“作威作福”都是帝王最忌讳的罪名。梁冀将诬告书转交太后,虽因太后暂时抵制未得逞,但已为日后诛杀李固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