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253章 汉纪三十八 肃宗孝章皇帝上

元和元年(公元84年,甲申年)

春天,闰正月辛丑日,济阴悼王刘长去世。

夏天,四月己卯日,分割东平国部分土地,封东平献王的儿子刘尚为任城王。

六月辛酉日,沛献王刘辅去世。

很多向朝廷提建议的人都说:“各郡国举荐人才,大多不按功劳和政绩的次序,所以官员们尽职的态度越来越懈怠,政务也逐渐荒废,这过错在于州郡。”章帝下诏让公卿朝臣们对此事进行讨论。大鸿胪韦彪上奏建议说:“国家致力于选拔贤才,而贤才以孝行作为首要标准,所以要找忠臣,必定要从孝子家庭中寻找。人的才能和品行很少能兼备,就像孟公绰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很合适,但却不能胜任滕国、薛国的大夫。忠孝的人,心地往往比较仁厚;那些苛刻严酷的官吏,心地往往比较刻薄。选拔士人应该以才能和品行优先,不能只看门第资历。但关键还在于选拔好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如果二千石的官员贤能,那么他们举荐的人才就都能称职。”韦彪又上疏说:“天下的关键在于尚书,尚书的选拔,怎么能不重视呢!但近来很多人是从郎官越级提拔到这个位置的,他们虽然熟悉法令条文,擅长应对,但这种小聪明,大多没什么大才能。应该借鉴古代啬夫言辞敏捷但被认为不可大用的教训,多想想绛侯周勃质朴少言却能成就大功的事例。”章帝对韦彪的建议都予以采纳。韦彪是韦贤的玄孙。

秋天,七月丁未日,章帝下诏说:“法律规定:‘拷问犯人只能用板子、荆条打,或者让犯人站立’;《令丙》中也规定了刑杖的长短尺寸。自从以前那些大案发生以来,拷问犯人的手段大多过于残酷,像钻、镊之类的酷刑,让人痛苦不堪。想到这些痛苦,我心里很是不忍。应该趁着秋冬时节审理案件,明确禁止使用这类酷刑。”

八月甲子日,太尉邓彪被免职,任命大司农郑弘为太尉。

癸酉日,章帝下诏更改年号。

丁酉日,章帝到南方巡视。下诏说:“我所经过道路上的郡县,不许专门设置储备物资。命令司空亲自带领役夫去搭建桥梁。如果有地方派使者前来迎接,打听我的日常起居,二千石官员要受处罚。”

九月辛丑日,章帝到了章陵;十月己未日,又到了江陵;返回途中,到了宛城。章帝召见前临淮太守、宛城人朱晖,任命他为尚书仆射。朱晖在临淮任职时,有很好的政绩,百姓歌颂他说:“刚强正直,自行其道,南阳朱季(朱晖字季),官吏畏惧他的威严,百姓怀念他的恩惠。”当时朱晖因犯法被免职,在家闲居,所以章帝把他召来任用。十一月己丑日,章帝回到宫中。尚书张林上奏说:“国家经费不足,应该自己煮盐获利,并且重新实行汉武帝时的均输法。”朱晖坚持认为不可以,说:“均输法跟商人做买卖没什么区别,把盐利都归官府,那么百姓就会陷入穷困并心生怨恨,这实在不是圣明君主应该做的事。”章帝因此发怒,严厉斥责各位尚书,朱晖等人都把自己关进监狱。过了三天,章帝下诏把他们放出来,说:“国家乐于听到不同的意见,朱晖这样的老臣没有过错。诏书的责备就算了,为什么要把自己关起来呢!”朱晖于是称自己病重,不肯再在奏议上署名。尚书令以下的官员都很惶恐,对朱晖说:“现在眼看就要受到责备,怎么能称病呢,这祸可不小啊!”朱晖说:“我都八十岁了,承蒙皇恩能参与机密事务,应当以死报答。如果心里明知不对,却顺从旨意随声附和,那就有负臣子的大义!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听不想看,等着被处死。”于是闭口不再说话。其他尚书不知道该怎么办,就一起上奏弹劾朱晖。章帝怒气消解,搁置了这件事。过了几天,章帝下诏让值班的郎官去问候朱晖的起居,派太医去看病,让太官赐给食物,朱晖这才起身谢恩;章帝又赐给他十万钱,一百匹布,十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