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308章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

汉纪四十七,从公元164年(甲辰年)到公元166年(丙午年),一共三年。

延熹七年(公元164 年,甲辰年)

春季,二月丙戌日,邟乡忠侯黄琼去世。即将下葬时,来自四面八方远近的名士聚集了六七千人。

当初,黄琼在家中讲学授课,徐稚曾向他请教探究大义。等到黄琼显贵之后,徐稚就和他断了往来。到黄琼去世时,徐稚前去吊唁,他敬献上祭品,痛哭一场后就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来过。众多名士向主持丧事的人打听,主持丧事的人说:“之前有个书生来过,穿着粗布单衣,哭得很伤心,没记住他的姓名。”众人说:“一定是徐孺子。”于是挑选善于言辞的陈留人茅容骑着快马去追,在途中追上了徐稚。茅容买了酒和肉,徐稚就和他一起吃喝。茅容问徐稚国家大事,徐稚不回答。又问农事,徐稚才回应。茅容回去后,把这事告诉了其他人,有人说:“孔子说:‘可以和他交谈却不交谈,就会错失人才。’难道徐孺子这是错失人才了吗?”太原的郭泰说:“不是这样。徐孺子的为人,清正廉洁,宁愿挨饿受冻,也不随便接受别人的衣食,却愿意和茅容一起饮酒吃肉,这是因为他知道茅容是个贤能的人。他不回答国家大事,他的智慧别人能赶得上,他这种看似‘愚’的做法别人却比不上。”

郭泰学问渊博,擅长谈论。他起初到洛阳游历,当时没人认识他,陈留的符融一见到他就惊叹不已,于是把他介绍给河南尹李膺。李膺和郭泰见面后,说:“我见过的士人多了,可还没遇到像郭林宗这样的。他聪明豁达,高雅博学,如今在华夏大地,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于是和他结为好友,郭泰从此名震京城。后来郭泰回乡,士大夫和儒生们送他到河边,送行的车子有几千辆,李膺只和郭泰同坐一条船过河,众多宾客远远望去,觉得他们如同神仙一般。郭泰生性善于识别人才,喜欢奖励和教导士人,他周游各郡国。茅容四十多岁,在野外耕种,有一次和同伴在树下避雨,其他人都随意地蹲着或坐着,只有茅容端正地坐着,显得格外恭敬。郭泰见了觉得他与众不同,就请求在他家借住一晚。第二天,茅容杀鸡做菜,郭泰以为是为自己准备的;结果茅容把一半鸡肉给母亲吃,另一半放起来,自己则用蔬菜和客人一起吃饭。郭泰说:“你真是贤良啊!我郭林宗接待宾客,还会减少家中的美食来招待,而你这样的做法,真是我的朋友。”说着起身,对茅容行礼,劝他去求学,茅容最终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巨鹿的孟敏,客居在太原,他挑着的瓦罐掉到地上,头也不回就走了。郭泰见了问他原因,孟敏回答说:“瓦罐已经破了,再看它又有什么用呢!”郭泰认为他做事果断有决断力,和他交谈后,了解到他的品德性情,就劝他外出求学,孟敏后来在当时出了名。陈留的申屠蟠,家里贫穷,以做漆工为生;鄢陵的庾乘,年轻时在县衙当守门人;郭泰见到他们,觉得他们很不一般,后来他们都成为了名士。其他还有一些人,有的出身于屠夫、酒商,有的是士兵,因为郭泰的鼓励而成就功名的人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