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汉纪四十九 孝灵皇帝上之下(第2页)
司马光评论说:叔向说过:“国家快要灭亡的时候,一定会制定很多制度。”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会谨慎地挑选忠诚贤能的人来任用,对于朝廷内外的大臣,有功劳就奖赏,有罪过就惩罚,没有偏袒私心,法律制度不繁杂,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抓住了治理国家的根本。等到国家衰落的时候,选拔官员不能做到任人唯贤,禁令却越来越多,防范越来越严密,有功劳的人因为条文限制得不到奖赏,作恶的人却能通过巧妙钻法律空子免于惩罚,上下都疲惫不堪,天下就大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只追求细枝末节。汉灵帝的时候,刺史、郡守贪婪得像豺狼老虎,残害百姓,而朝廷还在坚持三互法这样的禁令。从现在来看,这难道不是很可笑,而且很值得引以为戒吗!
封河间王刘建的孙子刘佗为任城王。
夏天,四月,有七个郡和封国发大水。
五月丁卯日,大赦天下。
延陵园发生火灾。
鲜卑侵犯幽州。
六月,弘农和三辅地区发生螟灾。
于窴王安国攻打拘弥,把拘弥打得大败,还杀了拘弥王。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各自发兵,辅佐拥立拘弥的侍子定兴为王,定兴手下人口才一千左右。
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丙辰年)
夏天,四月癸亥日,大赦天下。
益州郡的夷人反叛,太守李颙出兵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仪式。
五月,太尉陈耽被罢免,任命司空许训为太尉。
闰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说:“那些党人,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者,有的是杰出的贤才,都应该是辅佐朝廷、参与国家大事的人;可他们却长期被禁锢,遭受屈辱。那些犯了谋反大罪的人都能得到赦免,党人又有什么罪,唯独不能被宽恕呢!之所以灾异现象频繁出现,水灾旱灾接连发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应该对他们宽大处理,以顺应天意。”皇帝看了奏章后,非常生气,马上诏令司隶和益州用囚车把曹鸾抓起来,送到槐里监狱,严刑拷打后将他杀害。于是又下诏让州郡进一步审查党人的门生、旧部、父子、兄弟中在官位的人,全部免去官职并禁锢,甚至连五服之内的亲属也受到牵连。
六月壬戌日,任命太常南阳人刘逸为司空。
秋天,七月,太尉许训被罢免。任命光禄勋刘宽为太尉。
冬天,十月,司徒袁隗被罢免;十一月丙戌日,任命光禄大夫杨赐为司徒。
这一年,鲜卑侵犯幽州。
评论
这段史料记载了熹平二年至五年的史事,集中展现了东汉末年统治危机持续加深的态势,可从以下几方面解读:
天灾人祸交织,社会根基动摇
自然灾害频发:这四年间,大疫、地震、大水、螟灾、旱灾等接连发生,尤其是熹平二年的“大疫”和四年“郡国七大水”,对底层民众生计造成毁灭性打击。灾害频发不仅加剧了粮食短缺,更削弱了朝廷的统治公信力,为社会动荡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