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329章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第2页)

秋天,七月,任命射声校尉马日磾为太尉。马日磾是马融的族孙。

八月,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这些校尉都归蹇硕统领。自从黄巾军起义后,皇帝就开始留意军事。蹇硕强壮健康又有军事谋略,皇帝很信任他,就连大将军也归他管辖。

九月,司徒许相被免职;任命司空丁宫为司徒,光禄勋南阳人刘弘为司空。

任命卫尉条侯董重为票骑将军。董重是永乐太后哥哥的儿子。

冬天,十月,青州、徐州的黄巾军又起来闹事,攻打郡县。

有看风水气数的人说京城会有大战,皇宫会有流血事件。皇帝想镇压这种灾祸,于是大规模征调各地的兵力,在平乐观下举行军事演习。修筑了一个大坛,上面建有十二层的华盖,高达十丈。在大坛的东北边又修了一个小坛,也建有九层的华盖,高九丈。布置了步兵、骑兵几万人,扎营列阵。甲子日,皇帝亲自到场检阅军队,站在大的华盖下面,大将军何进站在小的华盖下面。皇帝亲自穿上铠甲,给马披上战甲,自称“无上将军”,绕着军阵走了三圈后回来,把兵权交给何进。皇帝问讨虏校尉盖勋说:“我这样搞军事演习,怎么样?”盖勋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先王是宣扬德行而不炫耀武力。现在贼寇在远方,却在这里设置近阵,这不足以显示果敢坚毅,只是滥用武力罢了!”皇帝说:“说得好!真遗憾这么晚才见到你,大臣们之前都没人这么说过。”盖勋对袁绍说:“皇上其实很聪明,只是被身边的人蒙蔽了。”他和袁绍商量一起诛杀皇帝身边受宠的人,蹇硕知道后很害怕,就把盖勋调出京城,去当京兆尹。

十一月,王国包围了陈仓。朝廷下诏再次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率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人去抵御。

张纯和丘力居在青州、徐州、幽州、冀州一带抢劫掠夺;朝廷下诏让骑都尉公孙瓒去讨伐他们。公孙瓒和他们在属国石门交战,张纯等人被打得大败,丢弃妻子儿女,越过边塞逃跑了;公孙瓒夺回了他们抢走的全部男女。公孙瓒深入追击,没有后援,反而被丘力居等人包围在辽西管子城,被困了二百多天,粮食吃完,部众溃散,士卒死了十分之五六。

董卓对皇甫嵩说:“陈仓情况危急,赶紧去救吧。”皇甫嵩说:“不行。百战百胜,不如不战就能使敌人屈服。陈仓虽然小,但城墙坚固,防守完备,不容易被攻破。王国虽然强大,但攻打陈仓久攻不下,他的士兵肯定会疲惫,等他们疲惫了再去攻打,这才是必胜的方法,为什么要去救呢!”王国攻打陈仓八十多天,还是没攻下来。

评论

中平五年的历史记载,恰似东汉王朝崩塌前的“破局失败记”。从中央到地方,从制度修补到权力博弈,种种挣扎与荒诞交织,清晰展现了一个帝国在绝境中难以自救的宿命:

制度自救的虚妄:州牧制与西园八校尉的双刃剑

刘焉提议改刺史为州牧,本意是想通过“选清名重臣”强化地方管控,却意外打开了军阀割据的潘多拉魔盒。益州牧刘焉到任后“徙治绵竹,抚纳离叛”,表面是稳定地方,实则在培植私人势力——当地方官拥有军政财全权,“保境安民”很容易变成“拥兵自重”。后来的袁绍、曹操等诸侯,皆得益于州牧制赋予的地方实权,刘焉的“补锅”之举,最终成了“拆房”的起点。

而西园八校尉的设置,更暴露了灵帝试图掌控军权的焦虑。以宦官蹇硕为核心,将袁绍、曹操等纳入其中,甚至让大将军都受其统领,看似是强化皇权对军队的控制,实则是用宦官制衡士大夫与外戚的权宜之计。这种“以乱制乱”的架构,不仅未能整合军事力量,反而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内部分裂——蹇硕与袁绍、曹操的对立,为日后的“董卓之乱”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