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汉纪四十二 孝安皇帝上(第2页)
南匈奴变故与边境冲突
夏天四月乙丑,皇帝回宫。
戊辰,任命光禄勋冯石为太尉。
南单于檀去世,他的弟弟拔继位,成为乌稽侯尸逐鞮单于。当时鲜卑多次侵犯边境,度辽将军耿夔与温禺犊王呼尤徽率领新归降的部众连年出塞攻打鲜卑,回师后让他们屯驻在交通要道。耿夔征调频繁,新归降的人都心怀怨恨,大人阿族等人于是反叛,胁迫呼尤徽想一起离开。呼尤徽说:“我老了,受汉朝的恩情,宁愿死也不跟你们走!”众人要杀他,有人相救才得以幸免。阿族等人便率领部众逃走。中郎将马翼率领胡骑追击,将其几乎全部歼灭。
日南边境以外的蛮夷前来归附。
六月,鲜卑侵犯玄菟。
庚午,阆中发生山崩。
朝廷权力更迭与太子废立风波
秋天八月辛巳,任命大鸿胪耿宝为大将军。
王圣、江京、樊丰等人诬陷太子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等人,将他们杀害,家属被流放到比景。太子思念王男和邴吉,多次为此叹息。江京、樊丰害怕日后遭报复,便与阎后凭空捏造罪名,诬陷太子及东宫的官员。皇帝大怒,召集公卿以下官员,商议废黜太子。耿宝等人迎合皇帝旨意,都认为应当废黜。太仆来历与太常桓焉、廷尉犍为人张皓商议后说:“经书上说,年龄未满十五岁,即使有过错,责任也不在他自身;况且王男、邴吉的阴谋,皇太子可能并不知晓;应该挑选忠诚贤良的人担任太子的老师,用礼义加以教导。废立太子是重大之事,陛下确实应该慎重考虑!”皇帝不听。桓焉是桓郁的儿子。张皓退朝后,又上书说:“从前奸臣江充制造谗言,导致戾园被倾覆,孝武皇帝很久之后才醒悟过来,虽然后来追悔先前的过失,但又怎么来得及呢。如今皇太子才十岁,还没有接受老师的教导,怎么能仓促地责备他呢!”奏书呈上,皇帝不予理会。
九月丁酉,皇太子刘保被废为济阴王,居住在德阳殿西钟楼下。来历联合光禄勋祋讽、宗正刘玮、将作大匠薛皓、侍中闾丘弘、陈光、赵代、施延、太中大夫九江人朱伥等十多人,一同到鸿都门为太子申诉,证明太子没有过错。皇帝和身边的人对此十分担忧,于是派中常侍奉诏威胁群臣说:“父子本为一体,这是天性。出于大义割舍亲情,是为了天下。来历、祋讽等人不懂国家大典,却与一些小人一起喧哗闹事,表面上看似忠诚正直,实则内心希望日后能得到好处,这种掩饰邪恶、违背大义的行为,岂是侍奉君主的礼节!朝廷广开言路,所以暂且对你们宽容;如果执迷不悟,就会明正典刑。”进谏的大臣们听后都大惊失色。薛皓率先叩头说:“确实应该听从陛下的诏令。”来历愤怒地当庭质问薛皓:“刚才一起商议进谏时说的什么话,现在却又反悔?大臣乘坐朝廷的车马,处理国家大事,难道可以如此反复无常吗!”于是其他人渐渐各自起身离开。只有来历独自守在宫阙下,连续几天不肯离去。皇帝十分恼怒,尚书令陈忠与各位尚书一同弹劾来历等人,皇帝便罢免了来历兄弟的官职,削减他们的封国租税,还禁止来历的母亲武安公主进宫朝见。
其他地区变动与自然灾害
陇西郡治所重新迁回狄道。
烧当羌首领麻奴去世,他的弟弟犀苦继位。
庚申晦日,发生日食。
冬天十月,皇帝前往长安;十一月乙丑,返回洛阳。
这一年,京师及二十三个郡国发生地震,三十六个郡国遭遇洪水、雨雹灾害。
评论
延光三年的历史,是东汉王朝加速坠落的缩影。这一年,朝堂的黑暗达到顶峰,忠良遭害,奸佞当道,边疆动荡与宫廷内斗相互交织,尽显末世的混乱与悲凉。
忠臣之死:正义在权力碾压下的破碎
杨震之死是本年度最震撼的事件,它标志着朝堂最后一点良知的湮灭:
以死相谏的徒劳:作为“关西孔子”,杨震始终坚守儒家士大夫的底线,从弹劾王圣、樊丰的奢靡,到揭露伪造诏书的恶行,再到为赵腾鸣冤,他的每一次上疏都直指要害。但在安帝眼中,这些忠言成了“怨怼”,在樊丰等奸佞看来,更是必须铲除的障碍。杨震最终饮鸩自尽前的遗言——“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道尽了正直大臣在黑暗现实中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