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372章 孝献皇帝庚(第2页)

章陵太守蒯越和东曹掾傅巽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他们说:“叛逆和归顺得看大道理,强大和弱小有固定的形势。以臣子的身份抗拒君主,这是违背道义;以刚刚建立的楚地来抵御中原,肯定危险;用刘备去对抗曹公,也不合适。这三条都是短处,拿什么来对付敌人呢?而且将军你自己想想,你和刘备比怎么样?要是刘备都抵挡不了曹公,那就算整个楚地都在你手里,也没法自保;要是刘备能抵挡曹公,那刘备也不会听你指挥啊。”刘琮听了他们的话。九月,曹操到了新野,刘琮就献出整个荆州投降,还拿着符节去迎接曹操。曹操的将领们都怀疑刘琮有诈,娄圭说:“天下大乱,大家都想借着朝廷的任命来抬高自己的地位。现在他拿着符节来,肯定是真心投降。”曹操就继续进兵。当时刘备驻扎在樊城,刘琮不敢把投降的事告诉刘备。过了好久刘备才发觉,就派亲近的人去问刘琮,刘琮让他的属官宋忠去给刘备传达旨意。那时曹操已经到了宛城,刘备听了大惊失色,对宋忠说:“你们这些人做事怎么这样,不早点告诉我,现在大祸临头了才说,这也太过分了吧!”说着就拔出刀对着宋忠,又说:“现在砍了你的头,都难解我心头之恨,但我也不屑于在临别时杀你这种人。”就把宋忠打发走了。然后刘备召集部下一起商量。有人劝刘备攻打刘琮,这样就能拿下荆州。刘备说:“刘荆州临死前把他的遗孤托付给我,我要是背信弃义,只为自己打算,这种事我做不出来。我死后有什么脸面去见刘荆州呢!”刘备就带着他的人马离开,经过襄阳的时候,停下马来呼喊刘琮,刘琮吓得都站不起来。刘琮身边的人和很多荆州人都归附了刘备。刘备经过刘表的墓,上去拜别,流着泪离开了。等走到当阳的时候,跟随刘备的有十多万人,还有几千车的辎重,每天只能走十几里路。刘备另外派关羽带着几百艘船,让他到江陵会合。有人对刘备说:“应该赶快去保住江陵,现在虽然人多,但能打仗的没几个,要是曹公的兵追上来,怎么抵挡啊!”刘备说:“成就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大家都来归附我,我怎么忍心扔下他们不管呢!”

习凿齿评论说:刘玄德(刘备字玄德)哪怕处境艰难、四处奔波,他的信义却更加彰显,形势危急的时候说话也不违背道义。他追念刘表的托付,这份情义感动了三军;他关爱那些为正义而来的人,甘愿和他们共患难。他最终成就大业,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嘛!

评论

这段史料宛如一幅浓缩的汉末政治画卷,将权力博弈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与道义的微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群雄逐鹿的大背景下,每个人物的选择都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最终汇聚成历史的洪流。

权力棋局中的妥协与算计

马腾与韩遂的关系变迁,堪称汉末地方势力关系的缩影。从异姓兄弟到兵戎相见,再到在朝廷调解下的被迫妥协,折射出乱世中地方豪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生存法则。曹操对马腾的征召与安置,更显其权谋老道——以卫尉之职笼络其心,以偏将军之位稳住其众,最终通过迁徙家属至邺城实现人质控制,步步为营将这股西北势力纳入掌控范围,为南征解除后顾之忧。这种“软枷锁”式的控制手段,尽显封建政治中权力制衡的残酷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