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296章 汉纪四十五 孝桓皇帝上之上(第3页)

宦官在其中的角色同样关键:唐衡、左悺的诬陷成为扳倒杜乔的导火索,曹腾此前的挑唆促成刘志继位,可见宦官与外戚虽有矛盾,却总能在打压士大夫、维护特权上形成同盟,这种“恶恶相济”的权力生态,正是东汉中后期政治腐败的根源。

历史的隐喻:衰落的不可逆性

李固临终预言“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并非危言耸听。当一个政权失去了基本的是非观——赏罚颠倒、忠良遭诛、奸佞当道,其衰落便不可逆转。梁冀事后虽因“刘鲔之乱”想起朱穆的劝谏,任用种暠、栾巴等人,但这不过是权力者的权宜之计,无法改变整个体制的腐朽。

从更大视角看,这段历史揭示了“权力不受约束”的必然恶果:外戚凭借“椒房之亲”垄断朝政,士大夫的儒家理想在强权面前节节败退,底层民意被完全无视。所谓“龙见谯”“京师地震”等灾异,在当时被视为“天谴”,实则是政治失序在社会心理上的投射——当人心离散,再盛大的仪式、再严苛的高压,都无法维系王朝的根基。李固、杜乔的血,不仅染红了洛阳的街头,更宣告了东汉王朝“中兴”希望的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