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328章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第2页)

太尉张温因为贼寇还没平定,被免职;任命司徒崔烈为太尉。五月,任命司空许相为司徒;任命光禄勋沛国人丁宫为司空。

当初,张温征调幽州乌桓的三千突骑去讨伐凉州,前中山相渔阳人张纯请求率领这支军队,张温没答应,而是让涿县县令辽西人公孙瓒带领。军队到了蓟中,乌桓人因为军粮拖欠,大多叛逃回自己的国家。张纯因为没能率领这支军队而心怀怨恨,就和同郡的前泰山太守张举以及乌桓首领丘力居等人结盟,在蓟中劫掠,杀了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部众达到十多万,驻扎在肥如。张举自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还向各州郡发檄文,说张举要取代汉朝,让天子退位,命令公卿前来迎接。冬天,十月,长沙的盗贼区星自称将军,手下有一万多人;朝廷下诏任命议郎孙坚为长沙太守,孙坚前去讨伐并平定了叛乱,被封为乌程侯。

十一月,太尉崔烈被罢免;任命大司农曹嵩为太尉。

十二月,屠各胡反叛。

这一年,朝廷卖关内侯的爵位,价格是五百万钱。

前大丘长陈寔去世,天下赶来吊唁的有三万多人。陈寔在乡里,以平常心对待人和事,乡亲们有争论,就找他评判是非,他能清楚地说明是非曲直,大家回去后都没有怨言,甚至有人感叹说:“宁愿受刑罚,也不愿被陈先生批评!”杨赐、陈耽每次被任命为公卿,同僚们都来祝贺,他们却总是感叹陈寔没能登上更高的位置,自己先于陈寔担任高位,感到很惭愧。

评论

中平三年至四年的史事,展现了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后加速坠落的轨迹。从中央到地方,从权力核心到社会底层,系统性的溃败已难以逆转,而个体的坚守与挣扎更凸显了乱世的悲凉。

中央权力的荒诞与腐败深化

灵帝与宦官集团的倒行逆施在这两年愈演愈烈:

卖官鬻爵常态化:不仅“迁除皆至西园谐价”,更公开“卖关内侯,直五百万钱”,连象征荣誉的爵位都成了敛财工具,官僚体系彻底沦为利益交易场。崔烈靠傅母入钱五百万买司徒,曹嵩(曹操之父)凭财富登太尉,这种“钱能通神”的规则,让有识之士彻底寒心。

宦官操控军权与奖惩:中常侍赵忠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负责评定讨黄巾之功,本质是宦官集团攫取军权;傅燮因拒绝赵忠的私下交易,虽有功却被排挤出朝廷(任汉阳太守),而张让、赵忠等毫无军功者早已封侯,奖惩机制完全服务于权力私利。

帝王奢靡与民本背离:灵帝在天下动荡之际,仍命人缮修南宫玉堂、铸造铜人钟鼎,甚至用“翻车、渴乌”等机械技术服务于宫廷享乐(“洒南北郊路”),对民间疾苦的漠视到了极致。这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让民心加速流失。

地方失控与军阀割据的雏形

这两年的地方叛乱呈现出新特点:从零星起义升级为规模化、集团化的割据势力,预示着“群雄逐鹿”时代的到来:

凉州乱局的恶化:韩遂杀边章等人后拥兵十万,与马腾合推王国为主,形成横跨凉州、寇掠三辅的强大势力。耿鄙不听傅燮“息军养德、分化贼众”的建议,执意进兵,最终因内部腐败(程球通奸利)引发兵变被杀,暴露了地方军政体系的脆弱——当官员任用只看关系、不重贤能,平叛只会变成“逼反”。

幽州的异族与地方势力勾结:张纯因未获兵权而联合乌桓叛乱,聚众十余万,甚至敢称帝号(张举称天子),说明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力已完全丧失。乌桓因“牢禀逋县”(军饷拖欠)叛离,反映出朝廷连基本的军事后勤都无法保障,边疆族群与地方豪强的联合,成为动摇王朝统治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