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汉纪五十二 孝献皇帝乙(第2页)
袁绍快到的时候,韩馥手下的十个从事都争着离开韩馥,只有耿武、闵纯拿着刀阻拦袁绍,没拦住,只好作罢,结果袁绍把他俩都杀了。
袁绍就这样当上了冀州牧,以皇帝名义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但韩馥没兵没权,也没有下属。袁绍任命广平的沮授为奋武将军,让他监督各路将领,对他十分宠信优待。魏郡的审配、巨鹿的田丰,都因为为人正直,在韩馥手下不得志,袁绍就任命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加上南阳的许攸、逢纪,颍川的荀谌,都成了袁绍的主要谋士。袁绍还任命河内的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以前被韩馥轻视,为了讨好袁绍,他擅自派兵包围了韩馥的府邸,持刀上房,韩馥吓得赶紧往楼上跑,朱汉抓住韩馥的大儿子,把他的两条腿都打断了。袁绍立刻把朱汉抓起来杀了。韩馥还是又担心又害怕,向袁绍请求离开,去投奔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量事情,跟张邈咬耳朵说悄悄话,韩馥当时也在座,以为他们要算计自己,没过一会儿,起身去厕所,就用裁纸刀自杀了。
鲍信对曹操说:“袁绍身为盟主,却借着权力谋取私利,早晚会自己引发内乱,这不就跟董卓一样嘛。要是想打压他,咱们目前的力量又办不到,只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咱们不如先规划黄河以南的地盘,等着看他出乱子。”曹操觉得这主意挺好。正好黑山的于毒、白绕、眭固等十多万人来攻打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抵挡不住。曹操就带兵进入东郡,在濮阳攻打白绕,把他打败了。袁绍于是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郡治设在东武阳。
南单于劫持了张杨,背叛袁绍,驻扎在黎阳。董卓任命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太史观察天象,说会有大臣被杀。董卓就派人诬陷卫尉张温与袁术勾结,冬天,十月壬戌日,在集市上把张温鞭打致死,来应和这个说法。
评论
这段史料聚焦于初平二年前后袁绍夺冀州、曹操据东郡等关键事件,生动展现了汉末乱世中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与各方势力的生存博弈,可从以下角度解读:
袁绍取冀州:权谋碾压与弱者的悲剧
袁绍夺取冀州的过程,堪称汉末“软实力”夺权的经典案例。他未费太多兵力,仅靠逢纪的“驱虎吞狼”之计(诱公孙瓒攻冀州,再借韩馥怯懦逼其让贤),便轻松吞并这一“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的富庶之地。这背后暴露的是:
韩馥的致命缺陷:作为冀州牧,他坐拥绝对实力优势,却因“恇怯”(懦弱)和对袁绍的盲目敬畏,无视耿武、赵浮等属下的苦谏,将富庶之地拱手让人。其“度德而让”的自我安慰,本质是缺乏乱世生存的魄力与决断力,最终落得被架空、自杀的结局,印证了“乱世容不下弱者”的铁律。
袁绍的权谋手腕:他善用外力(借公孙瓒施压)、策反内部(拉拢辛评、荀谌等韩馥亲信)、舆论造势(渲染“公孙瓒与袁氏夹击”的危机感),层层递进瓦解韩馥的心理防线。即便面对赵浮的万余强弩兵,也能凭借韩馥的妥协化险为夷,尽显其政治算计的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