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462章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第2页)

泰始四年(公元268年 戊子年)

春天,正月丙戌日,贾充等人呈上修订好的法律条文。皇帝亲自到场听讲,让尚书郎裴楷朗读。裴楷是裴秀的堂弟。侍中卢珽、中书侍郎范阳人张华请求把新律里死罪的条款抄出来,挂在驿站给老百姓看,皇帝同意了。又下诏让河南尹杜预制定考核官员升降的办法,杜预上奏说:“以前考核官员升降,主要靠心里评判,不局限于法律条文。到了后来,做不到长远规划,只追求细枝末节,不信任自己的判断,只相信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又不信任所见所闻,只相信文书。文书越繁琐,官场就越虚假。魏国考核官员的办法,就是京房那一套,条文倒是很详细,可太苛刻琐碎,违背了考核的本质,所以历代都没法通行。还不如恢复唐尧时候的制度,抓大放小,去掉繁琐的,保留简单的,让大家容易遵守。要想把事情都弄明白,关键还得靠人。要是只靠法律,就会被条文束缚,伤害事理。不如委托那些有能力的大官,各自考核自己管辖的人,每年给人排个名次,说说优劣。这样过六年,负责人把这些汇总起来,参考大家说的,六个都优秀的就提拔,六个都差的就罢免,优秀多差的少的正常晋升,差的多优秀少的就降职。这中间评价可能不太一样,考核内容也有难有易,负责人当然得衡量轻重,稍微调整一下,也不用完全按条文来。要是有人考核时讲私情,不符合大家的评价,就交给监察部门弹劾。要是上下级都互相包庇过错,那社会风气就完了,就算有考核办法也没用。”但这事儿最后没实行。

丁亥日,皇帝在洛水北边举行耕种籍田的仪式。

戊子日,大赦天下。

二月,吴国皇帝任命左御史大夫丁固为司徒,右御史大夫孟仁为司空。

三月戊子日,皇太后王氏去世。皇帝守丧的制度,完全遵循古代礼仪。

夏天,四月戊戌日,睢陵元公王祥去世,他家门口没有那些乱七八糟来吊唁的人。他的族孙王戎感叹说:“太保在正始年间,不算能说会道的人。但偶尔跟他聊天,发现他讲的道理深刻又高远,难道不是品德高尚,所以口才就显得不重要了吗!”

己亥日,安葬文明皇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祭祀完后,就可以脱掉丧服了。”皇帝下诏说:“我接受母亲一辈子的疼爱,却不能多守几年孝,从感情上我不忍心。”有关部门坚持请求,皇帝下诏说:“我就怕不能真心尽孝,别担心我悲伤过度。以前的礼仪制度,有的质朴有的华丽,何必非得按现在的规定,让完备的丧礼缺失呢!”大臣们不停地请求,皇帝才答应。但还是一直戴着素色帽子,吃简单的饭菜,守孝三年,就像为文帝守丧一样。

秋天,七月,好多星星像下雨一样往西滑落然后陨落。

己卯日,皇帝去拜谒崇阳陵。

九月,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四个州发大水。

大司马石苞长期在淮南,威望高,对百姓也好。淮北监军王琛讨厌他,就偷偷上表说石苞和吴国人勾结。正好吴国人要来入侵,石苞就修筑堡垒、堵住河水来防守,皇帝就起了疑心。羊祜极力跟皇帝说石苞肯定不会背叛,皇帝不信,就下诏说石苞不了解敌人的形势,还筑堡垒堵水,骚扰百姓,就免了他的官职。还派义阳王司马望率领大军去征讨他。石苞征召河内人孙铄做属官,孙铄以前和汝阴王司马骏关系好,司马骏当时镇守许昌,孙铄去拜访他。司马骏知道朝廷已经派兵袭击石苞,就偷偷告诉他说:“别跟着遭殃!”孙铄出来后,赶紧跑到寿春,劝石苞解散军队,自己徒步到城外的亭子待罪,石苞听从了。皇帝听说后,疑虑消除了。石苞到朝廷,以乐陵公的身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