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413章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

蜀汉丞相诸葛亮听说魏军要来,就把军队驻扎在成固赤坂严阵以待。他叫来李严,让他带两万人赶赴汉中,还上表举荐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江州都督,负责督率军队并处理李严的后方事务。

这时候,连着下了三十多天的大雨,通往汉中的栈道都断了。太尉华歆给皇帝上书说:“陛下您这么圣明,本应创造像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盛世。希望您先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的正道上,把打仗这种事往后放放。治理国家,老百姓就是根基,老百姓又把穿衣吃饭当成根本。只要咱中原地区老百姓没了挨饿受冻的担忧,也没有背叛朝廷的想法,那东吴和蜀汉自己就会出乱子,咱就等着坐收渔利呗!”皇帝回复说:“敌人凭借着山川险要,咱太祖、高祖在前世那么努力,都没能平定他们,我哪敢自大,说一定能灭掉他们啊!将领们觉得不试探一下,敌人不会自己露出破绽,所以才出兵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要是时机还没到,就像周武王伐纣,中途撤兵一样,这都是前人的经验教训,我肯定不会忘,时刻警惕着呢。”

少府杨阜也上书说:“以前周武王的时候,有条白鱼跳到船里,君臣都大惊失色,就算遇到这种吉祥的征兆,他们还忧心忡忡呢,更何况现在出现了灾害异常,能不感到恐惧警惕吗!现在吴、蜀还没平定,老天却屡次降下灾变,各路大军刚出发,就遇到大雨,被困在险要的山里,都好几天了。运送物资又累,挑担背负又苦,耗费已经很多了。要是不果断做决定,肯定就违背了咱们本来的计划。《左传》里说:‘看到有机会就前进,知道有困难就后退,这才是带兵的好策略。’现在白白让大军被困在山谷之间,前进没什么进展,后退又不行,这可不是王者之师该干的事儿啊。”

散骑常侍王肃也上书说:“以前的书上说过:‘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现砍柴烧火做饭,军队都没法保证能吃饱饭。’这说的还是在平坦道路上行军的情况呢;更何况现在是深入险阻之地,还要开山辟路前进,那耗费的精力肯定得多上百倍。现在又加上连续下雨,山路又陡又滑,士兵们挤在一起施展不开,粮食又运得远,很难跟上,这可都是行军打仗的大忌啊。听说曹真出发都一个多月了,才走了半个子午谷,因为修路,战士们都去干活了。这样敌人正好能以逸待劳,这可是兵家最忌讳的啊。往前说,周武王讨伐商纣,出了关又退回来了;就说近的,武帝、文帝征讨孙权,到了长江边却没渡江。这难道不就是顺应天时,懂得灵活应变嘛!老百姓要是知道皇上因为大雨艰难的缘故,让军队休养生息,以后有机会再出兵,那就是所谓的让百姓高高兴兴地去面对困难,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啊。”王肃是王朗的儿子。九月,皇帝下诏让曹真等人撤兵。

冬天十月乙卯日,皇帝回到洛阳。当时左仆射徐宣负责留守处理事务,皇帝回来后,主管官员呈上各种文书。皇帝说:“我看和让仆射看有啥区别!”最后都没看。

十二月辛未日,把文昭皇后改葬到朝阳陵。

东吴老大放话说要打到合肥,征东将军满宠上表请求召集兖州、豫州各路军队集合。结果东吴很快就退兵了,皇帝下诏让召集的军队解散。满宠却认为:“现在敌人声势浩大地来,又突然退兵,这肯定不是他们本来的意图,一定是假装退兵,想让咱们也解散军队,然后他们再杀个回马枪,趁咱们没防备的时候偷袭。”于是满宠又上表请求不要解散军队。十几天后,东吴果然又杀回来了。但这次攻打合肥城没成功,就又退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