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邵陵厉公中(第2页)
冬天十月,庐江太守谯郡人文钦假装叛变,想引诱吴国的偏将军朱异,让朱异亲自带兵来接他。朱异看穿了他的把戏,就向吴王报告,说不能去接文钦。吴王说:“现在北方还没统一,文钦要是真心想归顺,咱们应该接纳他。要是怀疑他有诈,那就想办法设个圈套,多派点兵防备着就行。”于是就派偏将军吕据率领两万人,和朱异一起到北方边境,文钦果然没投降。朱异是朱桓的儿子,吕据是吕范的儿子。
十一月,大利景侯孙礼去世。
吴王正式立儿子孙亮为太子。
吴王派十万大军在堂邑修筑涂塘,想用水淹了北边的道路。
十二月甲辰日,东海定王曹霖去世。
征南将军王昶上奏说:“孙权把好大臣都流放了,太子和其他儿子争来争去,咱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攻打吴国。”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就派新城太守南阳州泰去袭击巫县、秭归,荆州刺史王基带兵向夷陵进发,王昶则率军攻打江陵。王昶用竹子编了个桥,渡河去进攻,吴国大将施绩吓得连夜逃进江陵城。王昶想把施绩引到平地上再打,就先派五支军队沿着大路假装撤退,让吴国人看见,好让他们高兴;又把缴获的铠甲、马匹、首级围着江陵城摆了一圈,故意激怒他们,还设下了伏兵。施绩果然上当来追,王昶就跟他打了一仗,把施绩打得大败,还杀了他的将领钟离茂、许旻。
蜀汉的姜维又去攻打西平,但是没打下来。
评论
嘉平二年(公元 250 年)的历史舞台上,魏吴两国的政治风波与军事博弈交织上演,勾勒出三国中后期权力更迭的复杂图景。这一年的事件不仅深刻影响了东吴的国运走向,更折射出封建王朝权力传承中的永恒困境。
东吴的储位之争在这一年达到白热化。孙权晚年在太子和与鲁王霸之间的摇摆不定,最终演变为惨烈的政治清洗。从史料记载来看,这场争斗的根源既是权力继承制度的缺陷,也是帝王权术失衡的必然结果。孙权明知 “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却长期在废立问题上 “沉吟历年”,这种犹豫观望助长了党争气焰。当他最终下定决心废黜太子和、赐死鲁王霸时,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政治创伤。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等人的死谏,不仅未能挽回局势,反而触发了更残酷的镇压,“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这场风波几乎摧毁了东吴的官僚体系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