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孝惠皇帝中之上(第2页)
辛冉和李苾商量说:“罗尚这人又贪又没决断,一天天拖下去,让流民有机会施展他们的计谋。李特兄弟都有大本事,咱们恐怕要被他们抓住了!得赶紧拿主意,别再管罗尚了!”于是他们派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等人,偷偷带着三万步兵和骑兵去袭击李特的营地。罗尚听说后,也派督护田佐去帮曾元。曾元他们到了之后,李特却安安静静躺着不动,等他们的人进去一半,就发动伏兵攻击,曾元他们这边死了不少人。李特杀了田佐、曾元、张显,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送给罗尚和辛冉看。罗尚对手下将领说:“这些家伙看来是要成气候了,广汉太守不听我的话,这下助长了贼人的势力,现在可怎么办!”
这时候,六郡流民李含等人一起推举李特代理镇北大将军,还让他按制度任命官员。他们封李特的弟弟李流为镇东大将军,号称东督护,来共同统领众人。又封李特的哥哥李辅为骠骑将军,弟弟李骧为骁骑将军,然后进兵攻打在广汉的辛冉。罗尚派李苾、费远带兵去救辛冉,他们害怕李特,不敢前进。辛冉出城迎战,却屡次战败,最后突围逃到德阳。李特占领了广汉,任命李超为太守,接着又进兵攻打在成都的罗尚。罗尚写信给阎式,阎式回信说:“辛冉这人又奸又滑,曾元就是个小毛孩,李苾也不是当将帅的料。之前我为您和杜苾分析流民留下还是迁移的利弊,谁不怀念自己的家乡啊,谁不想回去!但流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只能跟着有粮食的地方给人打工,一家人分成五处干活,又赶上秋雨连连,所以请求等到冬天庄稼成熟再走,可您始终不答应。逼得太紧了,就像把鹿逼急了,它也会和老虎拼命。流民们不愿意伸着脖子等死,所以才发生变故。要是当初听我的,宽限他们,让他们准备好,大不了九月底集合,十月就上路,这样也能回到家乡,哪会弄成现在这样!”
李特任命哥哥李辅、弟弟李骧、儿子李始、李荡、李雄,以及李含、李含的儿子李国、李离、任回、李攀、李攀的弟弟李恭、上官晶、任臧、杨褒、上官悖等人做将帅,阎式、李远等人做僚佐。罗尚向来贪婪残暴,是老百姓的一大祸害。李特和蜀地百姓约法三章,还开仓放粮救济他们,礼待贤才,提拔那些被埋没的人,军队和政务都井井有条,蜀地百姓都很高兴。罗尚多次被李特打败,就用长长的包围圈把李特围住,沿着郫水安营扎寨,绵延七百里,和李特对峙,还向梁州和南夷校尉求救。
十二月,颖昌康公何劭去世。
朝廷封大司马司马冏的儿子司马冰为乐安王,司马英为济阳王,司马超为淮南王。
“内核解读”
从流民危机到武装割据:李特起义背后的治理失序与民心向背
这段史料生动还原了西晋末年李特领导流民起义的酝酿与爆发过程,字里行间揭示了乱世中民心向背的关键作用,以及地方治理失败如何一步步将底层民众推向反抗边缘。透过这场冲突,我们能清晰看到官僚体系的腐败、决策层的短视与民众生存困境交织下的历史必然。
政策失当:刚性迁徙引爆生存危机
西晋朝廷对流民的强制迁徙政策,从根源上违背了现实民生状况。当时流民遍布梁、益二州,多以佣工为生,本就缺乏积蓄,而朝廷却强令七月上路——此时正值雨季,粮食尚未收获,流民根本无力承担迁徙成本。这种脱离实际的行政命令,暴露了中央政府对基层民生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