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497章 孝惠皇帝中之上(第2页)

这边李含屯兵在阴盘,张方带着两万兵驻扎在新安,还发檄文让长沙王司马乂去打司马冏。司马冏派董艾去偷袭司马乂,司马乂带着身边一百多号人冲进皇宫,把宫门都关了,然后陪着皇帝去攻打大司马府。董艾在皇宫西边摆开阵势,还放火烧了千秋神武门。司马冏让人举着驺虞幡喊:“长沙王假传圣旨!”司马乂也喊:“大司马谋反啦!”

当天晚上,洛阳城里就打起来了,箭跟下雨似的,火光把天都照亮了。皇帝跑到上东门,箭都射到皇帝跟前了,大臣们死的死、伤的伤,尸体堆得层层叠叠。打了三天三夜,司马冏的军队彻底败了,大司马长史赵渊杀了何勖,然后抓着司马冏投降了。

司马冏被带到皇帝面前,皇帝看着还挺不忍心,想放他一条活路。司马乂却大声喊手下赶紧把人拉走,在阊阖门外把司马冏斩了,还把他的头拿到军队里示众,司马冏的同党全被灭了三族,死了两千多人。司马冏的儿子司马超、司马冰、司马英被关在金墉城,他弟弟北海王司马寔也被废了。之后朝廷大赦天下,改了年号。李含等人听说司马冏死了,就带着兵回长安了。

虽然长沙王司马乂在朝廷掌权,但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去邺城跟大将军司马颖商量。司马颖任命孙惠当参军,陆云当右司马。

这一年,陈留王去世了,谥号是魏元皇帝。

另外,鲜卑宇文单于莫圭的部落实力越来越强,他派弟弟屈云去攻打慕容廆。慕容廆先打了屈云手下的将领素怒延,把素怒延打败了。素怒延觉得特没面子,又凑了十万兵,把慕容廆围困在棘城。慕容廆的手下都慌了,慕容廆却淡定说:“素怒延这人兵虽多,但没章法,早就被我算得明明白白了,你们只管使劲打,没啥好怕的!”说完就带兵出击,把素怒延打得大败,追着跑了一百多里地,俘虏加斩杀的有上万人。

辽东人孟晖之前被宇文部抓了,这次带着几千户人家投降了慕容廆,慕容廆任命他当建威将军。慕容廆因为手下慕舆句做事勤快、品行端正还廉洁,就让他管府里的仓库——慕舆句脑子好使,记东西全靠心算,不用查账本,从来没出过差错。又因为慕舆河聪明、做事细心,就让他管司法案件,他审案子又清楚又公正。

“内核解读”

西晋“八王之乱”中的权力迷局与人性悲歌

这段史料聚焦西晋“八王之乱”的关键转折期,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逻辑、人性的复杂幽暗与制度崩坏的历史必然。从王豹的忠谏被杀到齐王冏的盛极而亡,从李含的挑唆构陷到长沙王乂的短暂掌权,每一个情节都在诉说着西晋王朝在宗室混战中加速坠落的悲剧。

权力巅峰的生存悖论:齐王冏的覆灭逻辑

王豹的劝谏堪称精准的政治预言,他点破了西晋中后期“宰相在位未有一人获终”的死亡魔咒,更揭示了齐王冏当时的致命困境:以“难赏之功”挟“震主之威”,身处“进则亢龙有悔,退则据于蒺藜”的绝境。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西晋畸形的权力结构——晋武帝司马炎为巩固皇权大封宗室,却未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导致“三王典戎马于要害之地”的分裂隐患。

齐王冏的悲剧在于他既缺乏全身而退的智慧,又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王豹提出的“分河为界,各统王侯”方案虽未必能彻底解决问题,却不失为缓和矛盾的权宜之计,但冏在权力诱惑面前选择了最危险的路径。更致命的是,他未能处理好内部关系:对河间王颙的旧怨耿耿于怀,对皇甫商与李含的矛盾视而不见,最终给了李含挑拨离间的可乘之机。当长沙王乂喊出“小子离间骨肉”时,冏选择用暴力扼杀忠言,实则斩断了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王豹临刑前“悬吾头大司马门,见兵之攻齐也”的诅咒,不仅是个人冤屈的呐喊,更是对权力者不听谏言的历史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