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501章 孝惠皇帝中之下 (第2页)

河间王司马颙上表,请求立丞相司马颖为皇太弟。戊申日,皇帝下诏,封司马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的职位不变,同时大赦天下。皇帝的车马、服饰、用具等都搬到了邺城,一切制度都仿照魏武帝曹操那时的旧例。任命司马颙为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前太傅刘实当太尉。刘实因为年纪大,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任命。

皇太弟司马颖越来越奢侈,宠信的小人掌权,搞得大家都对他很失望。司空东海王司马越,跟右卫将军陈眕,还有长沙王原来的将领上官巳等人,商量着要讨伐司马颖。秋天,七月丙申朔日,陈眕带兵冲进云龙门,拿着诏书召集三公、百官和宫里的人,宣布戒严,要讨伐司马颖,石超吓得赶紧逃到邺城。戊戌日,宣布大赦天下,恢复皇后羊氏和太子司马覃的地位。己亥日,司马越带着皇帝向北出征,司马越担任大都督。还征召前侍中嵇绍到皇帝身边。侍中秦准对嵇绍说:“这次去,生死难测,你有没有好马?”嵇绍严肃地说:“臣子护卫皇帝,生死都得跟着,要马有什么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越发檄文召集各地兵马,响应的人特别多,等部队到安阳的时候,已经有十多万人,邺城那边听到消息,都吓坏了。司马颖召集手下的官员们商量对策,东安王司马繇说:“天子亲自来征讨,您应该脱下战甲,穿着白色衣服出去迎接,向天子请罪。”司马颖不听,派石超带着五万人马去迎战。折冲将军乔智明劝司马颖去迎接皇帝,司马颖生气地说:“你平时号称懂事,还来投靠我。现在主上被一群小人逼迫,你怎么能让我乖乖受死呢!” 陈眕的两个弟弟陈匡、陈规从邺城赶到皇帝那里,说邺城的人都已经人心惶惶,没啥防备了。所以司马越他们也没太在意防备。己未日,石超的军队突然杀到,皇帝的军队在荡阴被打得大败,皇帝脸颊受伤,还中了三箭,官员和侍从们都跑光了。嵇绍穿着上朝的礼服,下马登上皇帝的车辇,用身体保护皇帝。士兵们把嵇绍拉到车辕中要砍他,皇帝说:“这是忠臣,别杀他!”士兵回答:“奉皇太弟的命令,除了陛下,其他人都得杀!”于是就把嵇绍杀了,他的血溅到皇帝衣服上。皇帝掉到草丛里,还丢了六枚玉玺。石超把皇帝接到自己军营,皇帝饿得不行,石超给他送了水,旁边的人又献上秋桃。司马颖派卢志来迎接皇帝。庚申日,皇帝进入邺城。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武。旁边的人想给皇帝洗衣服,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别洗!”

陈眕、上官巳等人带着太子司马覃守卫洛阳。司空司马越逃到下邳,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不让他进城,司马越就直接回东海了。皇太弟司马颖觉得司马越在宗室里威望高,就下令征召他,司马越没搭理。前奋威将军孙惠给司马越写信,劝他联合各地藩王,一起辅佐王室。司马越任命孙惠为记室参军,让他参与出谋划策。北军中候苟曦逃到范阳王司马虓那里,司马虓就以皇帝的名义,任命苟曦代理兖州刺史。

【内核解读】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的历史记载,如同一幅充满血色与混乱的画卷,将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的残酷与荒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年的权力博弈、人性挣扎与制度崩塌,不仅是西晋王朝走向覆灭的关键节点,更折射出封建乱世中权力游戏的本质与代价。

权力漩涡中的背叛与杀戮

这一年的核心叙事围绕着“八王之乱”的白热化展开,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在长沙王司马乂的结局中体现得尤为刺眼。司马乂在与大将军司马颖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前后斩获六七万人,且始终保持对朝廷的礼仪,即便城中粮尽也未失军心。然而,这样一位颇具威望的宗室亲王,最终却死于盟友的背叛与政敌的残忍杀戮。

东海王司马越的临阵倒戈极具戏剧性——从“潜与殿中诸将夜收乂送别省”的密谋,到因“殿中将士悔之”而急于“杀乂以绝众心”的转变,短短数日便暴露了乱世中权力联盟的脆弱性。而张方“炙而杀之”的酷刑,即便让“军士亦为之流涕”,也无法掩盖这场权力斗争的野蛮本质。权力的诱惑足以让盟友瞬间变成仇敌,让礼仪道德在暴力面前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