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孝惠皇帝中之下(第2页)
刘渊到了左国城,刘宣等人就给他献上大单于的名号。二十天内,就聚集了五万人,把都城定在离石,任命刘聪为鹿蠡王。刘渊派左于陆王刘宏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去和司马颖的将领王粹一起抵挡东嬴公司马腾。结果王粹已经被司马腾打败了,刘宏没赶上,只好撤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浚和东嬴公司马腾合兵一处攻打王斌,把王斌打得大败。王浚让主簿祁弘当前锋,在平棘打败了石超,然后乘胜进军。侦察骑兵都到邺城附近了,邺城里的人都吓坏了,官员们四处逃窜,士兵们也纷纷逃散。卢志劝司马颖带着皇帝回洛阳。当时还有一万五千名甲士,卢志连夜安排部署,天快亮的时候准备出发,可程太妃舍不得邺城,不想走,司马颖也犹豫起来,拿不定主意。没过一会儿,众人就溃散了,司马颖只好带着几十个亲信骑兵,和卢志一起,护卫着皇帝坐着牛车往南逃往洛阳。走得太匆忙,大家身上都没带钱,中黄门的包袱里有三千私人的钱,皇帝下诏借来,在路上买饭吃。晚上就盖中黄门的布被,用瓦盆吃饭。到了温县,皇帝想去拜谒皇陵,却发现鞋子丢了,只好穿上随从的鞋子,下拜的时候忍不住流泪。等过了黄河,张方从洛阳派他儿子张罴带着三千骑兵,用自己的车来迎接皇帝。到了芒山下,张方亲自带着一万多骑兵来迎接。张方要下拜谒见,皇帝下车制止了他。皇帝回到宫中,之前逃散的人慢慢回来了一些,百官也大致到齐了。辛巳日,宣布大赦天下。 王浚进了邺城,他的士兵大肆抢掠,死了很多人。王浚派乌桓人羯朱去追皇太弟司马颖,追到朝歌,没追上。王浚回到蓟城后,因为鲜卑人抢了很多妇女,他就下令:“谁敢私藏妇女,一律斩首!”结果被扔进易水淹死的就有八千人。
东嬴公司马腾向拓跋猗?借兵攻打刘渊,拓跋猗?和他弟弟拓跋猗卢合兵一处,在西河攻打刘渊,把刘渊打败了,然后和司马腾在汾东结盟后回去了。
刘渊听说皇太弟司马颖离开了邺城,叹息道:“不听我的话,自己就溃败逃跑了,真是个窝囊废!不过我之前答应过他,不能不救他。”于是打算发兵攻打鲜卑和乌桓,刘宣等人劝阻说:“晋人一直把我们当奴隶使唤,现在他们自相残杀,这是老天要抛弃他们,让我们恢复呼韩邪单于的大业啊。鲜卑和乌桓跟我们是一类人,可以当我们的援兵,干嘛要打他们呢!”刘渊说:“说得对!大丈夫就该像汉高祖、魏武帝那样,呼韩邪单于有什么好效仿的!”刘宣等人磕头说:“这可不是我们能想到的啊!”
荆州的军队抓住并斩杀了张昌,他的同党都被灭了三族。
【内核解读】
西晋末年权力混战的历史镜鉴:从"八王之乱"到胡汉势力的崛起
这段史料生动勾勒出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后期的混乱政局,揭示了司马氏皇族内斗如何加速王朝崩溃,以及少数民族势力借机崛起的历史转折。透过字里行间的权力博弈与命运沉浮,可窥见西晋衰亡的多重必然性。
皇族内耗:权力游戏中的自我毁灭
司马氏皇族的自相残杀在这段记载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成都王颖与王浚的相互猜忌,本质上是地方实力派与皇族争夺控制权的缩影。颖派和演暗杀王浚的计划因暴雨失败,看似偶然的“天助”实则暴露了西晋官场阴谋丛生却执行力低下的弊端。而王浚联合鲜卑、乌桓势力反击,标志着地方势力已开始借助外族力量介入中原纷争,这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伏笔。
东安王繇的被杀与琅邪王睿的惊险逃亡,反映出皇族内部的生存危机已到白热化程度。司马睿能侥幸逃脱,既得益于从者的急智,更暗含着西晋统治体系的松散——一个小小的津吏就能因一句戏言放走未来的开国皇帝,可见权力管控早已名存实亡。王导此时劝睿“之国”,显见有识之士已看透中枢无望,开始为家族寻找退路,这也成为东晋立国的伏笔。
权力真空:地方势力与外族的崛起契机
在皇族内斗的缝隙中,两类势力悄然壮大。地方实力派如王浚,通过兼并和演部众“自领幽州营兵”,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他联合鲜卑段务勿尘、乌桓羯朱等部族,开创了中原势力引外族武装干预内政的危险先例。史料中“鲜卑多掠人妇女,命有敢挟藏者斩,沈于易水者八千人”的记载,既暴露了外族武装的残暴,也反映出王浚为巩固权力对异族暴行的纵容。